同道《道德经》第十章,元神出窍是怎么回事?开天门是什么?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调整呼吸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万物生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

②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

③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④涤除玄鉴:涤,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

⑤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

⑥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⑦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⑧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⑨畜:养育、繁殖。

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解析]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你做什么,行、站、做、卧,都能做到精神和肉体不分离,形神合一。做事情之前,想一下,形神合一;事情做完之后,收一下。这也叫调心。

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

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不论是静坐还是站桩,调整呼吸,慢、细、匀、长,像婴儿一样柔和。这是调息。

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

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玄鉴,玄妙的镜子。禅宗神秀大师做过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若尘埃。”处在渐悟阶段就要时时常拂拭,勿使若尘埃。老子这里讲,”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就是针对渐修而言,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慧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明心见性之后,身体虚无,已空,所以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心如明镜,但没有台。念念自性,常驻自性,自性本空,本静,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

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在养生方面,老子说的指的是精、气和身体的各个器官指的是整个身体。修身养性,能做到无为吗?

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

天门这里指顶门,开阖就是打开和闭合。雌指雌性,母性。天门开阖能像雌一样吗?修炼到一定时候,顶门就会打开,身体和外界就能更好地交换能量,有的人就会感觉到有个小人从头顶出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元神出窍。这个小人实际上是意识和能量的结合体。有的门派就是以出元神为终极目标,然后炼神,让其老成。那么老子是什么态度呢?“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老子主张精神和肉体不分离,不赞成出元神。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去的越远,知道的越少。“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本意是粮草器械,这里指身体,君子终日形神不离。

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出元神呢?不是的。有的人可能没有这个现象,而是直接进入更高级的阶段。出元神也只是大周天通了,天门开了后的一种现象,随着和外界能量通道的拓宽,内外逐渐平衡,慢慢合一,就不再有出元神现象。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

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对事情明白通达,能不动心机,让事情按自然规律发展吗?

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生养万物,培育万物,生养他们却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让万物自然生长却不主宰他们,这就是玄妙深厚的德。生长培育出元神,却不据为己有,做事情却不依赖他,让其自然生长却不主宰他,这就是玄妙深厚的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