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徙木立信》】/ 刘公明

(0)

相关推荐

  • 商鞅徙木立信的那个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0 1 商鞅在秦国变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为变法造势,让庶民百姓相信秦国变法是真的,提升官府的信誉,增强民众对官府变法的信心. 徙木立信,就是在栎阳南门立一个木桩子,昭告民众,无论谁 ...

  • 容斋拾遗 | 徙木示信 —— 商鞅效法吴起的立信之术

    公孙鞅(商鞅)入秦之后,博取了秦孝公的赏识,于是着手更变秦法.变法事大,若不能在民间立信,新法就无法获得如期的威仪.公孙鞅取信的方式,是将三丈之木立于市中,若有人能将此木由南门搬至北门,即赏五十金.重 ...

  • 秦国如果有微信,商鞅有哪些微信好友,他发什么朋友圈呢?

    众所周知,商鞅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在秦国变法,利用20年的时间,把穷弱的秦国变成一流富强国家. 他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办公,那么他的微信好友肯定都是官场中人. 他的第一个微信好友肯定是秦孝公,他的老板,他 ...

  • 37、“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商鞅 公元前359年的一天,秦国都城的南门口立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柱子上贴有一张盖着官印的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当时围观的人很 ...

  • 商鞅变法:带团队的四大法宝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19-04-13材料:<资治通鉴>周显王 姬扁 十年 (公元前358年)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

  • 徙木立信

    壹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 ...

  • 从《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作文的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

    #红色档案#3月8日,央视百集微纪录\走进中央档案馆之<红色档案>中,一则关于毛泽东同志少年时代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微纪录播出后,在网络上激起一阵热议,各平台发表的文章.视 ...

  • 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 徙木立信 [出处]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 浅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是我第十一章的第一讲,题目是: 浅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 在本章里,我们分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是从定义的角度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史小故事之徙木立信

    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如明镜,可以探兴衰.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望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众多的故事,它们犹如一 ...

  • 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基:文史小故事之徙木立信

    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如明镜,可以探兴衰.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望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众多的故事,它们犹如一 ...

  • 文史小故事之徙木立信

    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如明镜,可以探兴衰.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望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众多的故事,它们犹如一 ...

  • 徙木立信 一诺千金

    王安石作<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说的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首要原因在于取信于民. 商鞅在推行法治前,先在秦国国都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