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一) 朱棣大败耿炳文(上)



8月12日,耿炳文率领的军事主力,到达了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附近。
而他先头部队,由杨松、藩忠率领,已深入到了莫州(现在河北沧州附近)、雄县(现在的河北保定附近)。
兵力布置大约是这样的。
最前方的雄县,有9千守军。
120里外的莫州,有守军2万。
200多里外的真定,由耿炳文坐镇,有守军10万。

从理论上,这种兵力布置是没问题的。
因为雄县受到进攻,雄县的前锋部队,怎么也可以坚持一两天吧。
这个过程,就可以给附近的莫州军队,留下足够的预警时间、准备时间。
而莫州的军队投入战斗后。
怎么也可以坚持三五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吧。
在这个过程中,真定的主力部队也可以投入战斗了。
但是,这只是从理论上分析。
因为以政府军的组织结构、机动性,这种布置是要命的。因为这给燕王留下了逐个击破的机会。
政府军的这种布置,是建立在围剿大军人力、物力、财力、兵力都到位的前提下,而事实上,这个前提本身就存在问题的。
因为按中央政府计划,当时应该是30万大军到达指定战场,当时却只有13万到位。
更主要的是,政府军的作战意志,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它实在是一个没谱的事。
从理论上,雄县的9千守军,面对燕王的进攻,怎么可以坚守一两天时间。但实际上,面对燕军的进攻,他一夜之间,就全军覆灭了。
这种布置,如果前方统帅有足够的权力,应该可以弥补。
问题是,在官僚体制下,大本营在发布命令后,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下面的执行人,以各种理由,没 完没了的强调客观困难。
一切是显然的,上面制订好了计划,从理论上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下面的执行人,总是强调各种客观困难,而一再修改计划,并且越修改越保守。大本营的整体战略,还怎么推进呢?
所以,大本营给下面传达命令时,许多时候都会加一句话。总而言之,不要和我讲条件,能执行也得执行,不能执行也得执行。总而言之,这就是传说中的死命令。
这是官僚体制最大的问题之一。
你处处尊重执行者的意见,肯定啥事也干不成。因为官僚体制下推脱、扯皮就是最常见的现象。问题是,你不尊重执行者的意见,下达的命令,难免就会与现实脱节。
8月12日,耿炳文已到达真定;与此同时,雄县、莫州的军队,也都到位了。
8月15日的中秋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驻扎在雄县的9千前锋部队,在这个举国同庆的节日里,难免会有松懈的感觉。
第一、他们想当然的认为,燕军肯定也会在北平过节。
第二、大家都是刚刚进入战场。虽然说,战争的残酷还没有真正显露,但是人们也能隐约感觉到,接下来的日子将无比残酷。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难免会想着,趁着过中秋节,先放松一下。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燕军的行动已开始了。就在中秋之夜,燕军突然杀到雄县城下,守城的将士还没有反应过来,战斗已打响了。
这场战斗进行的非常迅速,凌明时战斗就结束了。
这场战斗进行的异常残酷、血腥,因为9000守军,无一生俘,全被部斩杀。
这种血腥残酷的操作,到底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还是手下将士盲目的行为?
史书给的答案,自然是燕王手下的盲目行动。所以燕王看到这种结果,那是非常生气,但是因为犯错的人,都是愿意跟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所以燕王并没有惩罚他们,而是给他们上了一堂大课。
总而言之,你们这样残酷的杀戮,是帮助政府军提高士气啊!一切是显然的,只要被燕军打败了,就是必死无疑,你说政府军会怎么作?
再总而言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果单靠杀戮,我们得杀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尽头呢?
但是,就我感觉,这肯定是燕军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因为燕军造反后,也不是第一天打仗,这种小朋友也知道的大道理,还用燕王直到现在,才亲自给他们讲?
在军事上,征服敌人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恐惧,第二个是幻想。
恐惧,会让敌人不敢反抗;幻想会放让敌人放弃反抗。哪种方法更管用呢?这个比较难说。用大道理去说,自然是幻想的威力更大;其实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这里所说的,让敌人有幻想,就是你打败敌人后,坚定不移的贯彻优待俘虏政策。
总而言之,俘虏了敌人,马上给他们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换而言之,想参加我们的军队,我们热烈欢迎;想回去,我们会让你们吃好喝好拿好,然后给你们开好路条,欢送你们回去。
类似的政策,只要执行到位,对敌人的心理瓦解是巨大的。因为这些人回去,会现身说法的让大家知道一件事,和燕军打仗,失败了、俘虏了,啥事也没有。
类似的结果,会让敌军充满幻想的,尤其是感觉战争进行下去,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时,他们肯定会选择投降的。
但是,这只是说了战争一方面。
就跟为人处事一样,说大道理时,自然是理解人、包容人,在人际交往中,就可以无往不利。实际上呢,如果你就会这一手,人们难免会感觉,你就是一个怂包、软蛋、二百五。
我这里所说的让敌人恐惧,就是你必须得让敌人相信,和你作对,那是非常可怕的事。
事实上,所有的大道理,都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才能发挥效力。
如果你一味对人示好,却不能让人看到这一点,人们只会认为你软弱,只会认为你无能。在这种背景下,你所有的好心,恐怕都是换来别人的蹬鼻子上脸。
但是,当他们知道,你一旦发起狠来,会让他们后悔的肠子也青了。你再对他们示好,他们肯定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就我理解,这是燕王在第一轮进攻中,要这样血腥残酷的主要原因。
燕王第一轮进攻下来,一夜之间,攻破雄县,九千守军全部斩杀。
现在,100多里外的莫州守军,已得知雄县受到进攻。于是,坐镇莫州的都指挥使藩忠,马上就率军开始行动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雄县的守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已被全部歼灭了。
所以,当他们冲到雄县附近时,突然发现,已掉入了燕军精心设置的埋伏圈内。于是,一通快刀斩乱麻的战斗,莫州过来的援军也被打残了。
这一次,燕军没有采取斩尽杀绝的态度,而是采取了优待俘虏的政策。
于是,莫州的援军,纷纷选择投降燕军。并且和燕军联手,反杀回了莫州。
在这种背景下,莫州马上就沦陷了。
这样算下来,燕王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把耿炳文的两枝先头部队都歼灭了。
下一步应该如何操作?
燕王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先赶紧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耿炳文。
总而言之,你的先头部队,已被我们全歼了;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杀到你们那里,希望你赶紧做好准备,千万不要说我不讲武德,就会偷袭别人。
燕王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显然是希望引起耿炳文大军的恐慌、恐惧。
因为两枝先头部队,竟然在这种毫无预兆的状态下,就被燕王全歼了,接下来的战争,会是什么场景?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朱棣在败耿炳文(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