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二国不收
相关推荐
-
清明没时间上坟?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种特有的口头文化,深刻滋润着每位华夏儿女的灵魂.其中包括民歌.民谣.俗语等等,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它们大多数都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 ...
-
俗语“伏犀贯顶,老而有福”,什么是伏犀?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名言,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貌取人. 话虽如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古往今来,以貌取人的案例却比比皆是,比如说光绪年间的军机大臣阎敬铭,他入仕之前就是因 ...
-
麻将有俗语:双数靠张不如单,边搭组顺不如尖!
麻将有俗语:双数靠张不如单,边搭组顺不如尖!
-
农村俗语:“清明那天有些人,千万留家别上坟”,为啥?
导读:农村俗语:"清明那天这些人,千万留家别上坟",为啥?是那些人 清明节将至,每年的清明节让农村又变得热闹了许多,原本冷冷清清的乡道上面,这一天会挤满了汽车.每年的清明节很多农村 ...
-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这个清明用回家上坟吗? 还有一周的时间,清明节小长假就要来了,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当然很清楚清明节要回家纪念先祖,但又有多少人有这个 ...
-
农村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啥意思?老话有道理么?
贫和富一直是人们绕不开的一个境况,有人富就会有人穷.古人对于贫富的看法有很多种,比如老话讲得"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讲的就是人一定要经历贫困在富有,这样能守住财,如果先富在到贫 ...
-
俗语小识|一套二十三
这是村庄物语第300篇原创推送 本地小有名气的诗人老李,微胖,后梳头,有派头.他往那儿一站,一堵墙一般.他曾向我展示过一张若干年前的县作家协会会员证.纸张都黄了,看来他是资深诗人. 难能可贵的是,李诗 ...
-
俗语小识|不能掉地下
这是村庄物语第391篇原创推送 二小的马军校长,在微信上建议我写一写"不能掉地下".我还没来得及开写,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他又提起来这个话头.他说,"不能掉地下" ...
-
俗语小识|玩羽毛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89篇原创推送 2020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在大洋那一边的美国闹翻了天.关于疫情形势和走势,那个川普酋长不停地改口.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且都是他有理. 川普酋长自己打自己的脸,啪 ...
-
俗语小识|日子不可长算
这是村庄物语第384篇原创推送 三年不吸烟,省个大老犍. 早前的皖北老农,称公牛为老犍,幼小的则为犍犊子.母牛呢,他们说成老兕牛.老犍力气大,耕田耙地都指着它.那时候的牲畜市场上,正当年的老犍,交易价 ...
-
俗语小识|盆破淌稀
这是村庄物语第382篇原创推送 时候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飘逸不定,闹得正凶. 凶到什么程度?看即时更新的资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总觉得那些地方,给人手忙脚乱的印象.尤以意大利.西班 ...
-
俗语小识|狗大年纪
这是村庄物语第379篇原创推送 我楼下的邻居老沈,六十出头的样子.年前在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干保洁.年后,因为新冠疫情,复工的事儿拖着了.也正好,他儿子坚决让他辞工.原因是,上班的路程太远,怕他来来回回吃 ...
-
俗语小识|烧吃的料
这是村庄物语第371篇原创推送 我所在小区的一个业主群里,有人反映楼梯间的照明灯坏了.跟物业提,也不见动静. 有人跟着说,那灯用电,要几家子一起缴费的.又有人说,这个费用,应该都包在物业费里面了.看来 ...
-
俗语小识|一人有福,托载满屋
这是村庄物语第367篇原创推送 2020年初的疫期,宅也是宅着,我着手整理明清间的本地旧志序跋.成一篇,在我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篇.首篇,即为明万历间知县张大业的序文. 旧志显示,这位知县大人在凤 ...
-
俗语小识|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这是村庄物语第364篇原创推送 皖北之地,总有些偏北了.但在一些地方,也是河湖交织,颇具南方水乡的韵味. 常言有云,有水就有鱼.皖北的鱼类,除却鲤鱼.鲫鱼.鲢子(鲢鱼)之外,常见的还有戈雅和鲇鱼.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