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孤独

“我不喜欢有人把硕士等同于学术,在我看来,没那么严重,你还有家庭,还有爱情,你还要赚钱。”

“学术不等于一切,你还要生活,你还要幸福地生活。”

“我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思考一些问题,然后写一些东西,我希望你们两年这样度过。”

研一开学第一堂专业课,D教授坐在讲台上,一字一顿。

我坐在小教室靠后的位置,记了差不多满满一页的教授语录,心想:啊哈,真是赤诚得可爱。

喜欢所有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这样的人,简直就像发着光的太阳一样啊,不声不响,就想让你靠近。

这些天纠结选导师,亦不断提醒自己:跟着求学的老师,一定要是有情趣、有温度的学者。我不希望自己,拜师于空有一堆发表文献以及闪亮名号,只知所谓学术钻研,却不会生活的所谓名家。

生活才是最渊博的学术库,我无法想象,一个不会生活的人,怎么能做好归根结底源于生活的学术研究。

庆幸母亲结识的所有老师,都是热爱生活的、明媚的、热情的人们。于是渐渐确信:生活和学术,从不相悖,恰恰因为一颗热爱生活的强大内心,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和定力,支撑这些大师日复一日地伏案桌前,燃起枯灯,读万卷书,写百篇文。

D教授言辞恳切,希冀后生“幸福地生活”,说完这句,他顿了顿,推推眼镜,又补充道:“太幸福了也不行,那不是一个学者的气质,还必须要有一点的孤独感。要有苦难感和孤独感,才能成就不朽的作品,你不要一天到晚对我笑嘻嘻的。”

好惭愧,D教授话音刚落,目光在课室游移,镜片上一定映出那个,坐在台下立马咧开嘴哈哈哈笑起来的我。

你不要一天到晚对我笑嘻嘻的。D教授神情严肃。

可是,对于有趣的人,我的喜欢,藏都藏不住呀,纵使捂住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Shine没有做学术的雄心壮志,不过想老老实实读一两年书,然后倘若自己努力争气,加上一点点水到渠成的好运气,可以去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看到更大的苍生万物,也就够了。

这是我对未来两年最抽象的期许。不设框架,不预未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过去,我会希望自己能把这两年硕士生涯,过得精彩纷呈,想读很多的书,去很多的地方,认识很多的人,想热气腾腾地过好每一分每一秒,想遇到我的每一个人,看到的Shine,永远都是笑笑的。

我曾希望自己,和孤独这个词,绝缘。

可是这一刻,我不再这么希冀了。

一来开学常做噩梦,梦里常常大哭,醒来也非常抑郁,随即自我开怀,所幸再可怕的梦,也有梦醒时分。也哭过几次,为命里逃不掉的生死。于是想想也就不再苛求了,笑笑的Shine,太假了。

二来,我慢慢地、慢慢地体会到孤独的强大功效。

不可或缺。

这里我说的“孤独”,是那种心灵撇开一切喧嚷后短暂的宁静,而非世俗意义上的“孤独”。

什么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Shine试着这样解释:

之前读过一句,说这世界最孤独的人,是我们打开微信时看到的,那个站在蔚蓝星球上的那个小人。

我在很久很久以后,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你有没发现,手机通讯如此便捷的今天,好多人,明明只是一个键盘的距离,也许你们的聊天记录打印出来可以绕地球三周,或者你的微信好友列表,手指从头滑到尾要几分钟,但是,某一个瞬间,你还是觉得很孤独?

这就像S那天说的,我有一千多微信好友,但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随时说话的人。

这就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找不到共振的悲凉,或者说,无法找到完全同节奏的无奈。Shine不想讨论这种孤独,因为它“无法避免”,而非“不可或缺”。大抵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总不能贪心地要求,有人可以隔着手机屏幕就一眼看到你滴血的心。

我想说的“不可或缺的孤独”,是繁忙生活里,暂时忘却一切,接纳自己的不同、不被理解。

被所有人理解的,是芸芸众生。

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但是,另一个层面,每一个我们,又是与众各别的独立个体,你没必要事事和人完全相同。

你可以与众不同,哪怕是世人看来不好的、甚至畸形的。没关系,你可以试着,自己接纳自己。

教授所言的“孤独感”,强调的是一种感觉,对此我拙劣的理解是:你的格局、眼界变大了,可以觉察自己的不同;胸怀也宽广了,可以褪去幼时的那些急躁,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咀嚼一种也许只有你自己才能体味的孤独感了。

人,生而孤独。姿态各异,所以偶然孤独。如果千篇一律,也就千人一面,扎堆丛生,孤独的美感,便荡然无存。

所以D教授说,也许你写出来的东西,在你的有生之年里,都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但这个世界,真正留下来的东西,恰恰是文字和思想。

我想,这时候的“不被理解”,或者说,“迟到的不被理解”,唯有用一种孤傲的、大气的、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去消融,才能够继续跌跌撞撞往前走罢。

最后多一句嘴,所谓爱情,所谓友情,不过是浩瀚宇宙里,一颗孤独的心,遇到了另一颗孤独的心,然后一起互相孤独你的孤独以及我的孤独。幼稚的寻求时时共振,成熟的欢喜短暂共振,包容长时的各异。

也是美的。

孤独有益,Carpe Diem,举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