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肺偏倾则胸偏痛,胃不和则卧不安

上句见于《灵枢·本脏》,本段从五脏的大小、高下、坚脆以及端正偏倾等方面阐发了脏腑形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其中,关于肺的论述是:“肺小则安,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除此之外,《黄帝内经》尚有数处描述了脏腑的大小形态。可见,中医学对脏腑的认识无疑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只是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局限于身体内部具体的解剖,而是上升到了天人、形神的高度。
下句见于《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胃不和则卧不安”为《素问》引用的《下经》的文句。阳明胃气以降为和,若胃气上逆,气机紊乱,则会导致“卧不安”。
此二句均言脏腑,但着眼点不同,一言形态特点,一言气机功能。
完整版点此查看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0)

相关推荐

  • 《四圣心源》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 ...

  • 治疗内伤杂病当先调气机,这个方子简洁而实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东垣十书>云: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指出:"大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无损胃 ...

  • “卧不安”的两个涵义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为<内经>引用<下经>的原文.多数注家认为"卧不安"是指"睡眠不安&quo ...

  • 咳嗽久了,不仅要止咳,还要考虑久咳的一个并发症,就是皮肤水肿

    [作者简介]孙倩倩,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咳嗽日久的病人,脸上会有浮肿之象, ...

  • 尚先早课 | 肺之合皮也

    人有筋.脉.肉.皮.骨,合称五体.五体分别由五脏所主,<素问·五脏生成>说:"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又说:"心之合脉也 ...

  • 尚先早课|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本句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是隶属于经脉.连缀于关节的筋肉系统,共有十二经筋.本篇不仅论述各经筋的起止.循行,还有各经筋的病候及治疗,而且采取了一致句式,如: "足太阳之筋--治 ...

  • 尚先早课|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为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然而,中医则认为,胃的功能失常,可以导致睡眠不安.<素问·逆调论>说:"<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下经& ...

  • 尚先早课|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

    本句见于<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 ...

  • 尚先早课|贯膈络肺,循胸出胁

    上.下句均与经络循行有关. 上句出自<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言胃之大络上贯膈而络于肺,可察知宗气盛衰.关 ...

  • 尚先早课|肺合大肠

    脏腑为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的关系在于表里配合.<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 ...

  • 尚先早课| 肺合大肠,心合小肠

    本句见于<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又见于<灵枢·本脏>:"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 ...

  • 尚先早课|肺白,心赤 肾黑,肝青

    本句选自<素问·经络论>:"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

  • 尚先早课|肺者,气之本

    肺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故为气之根本.肺又为藏魄之处,五行属金,与秋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