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清晰图解,美的不像实力派 | 干货

雨水花园(rain garden)是海绵城市21项LID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技术措施中的一种。近年来,针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雨水花园理念及技术在美国、欧洲等地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雨水花园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使植物与材料成为花园主角,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让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除了具有实实在在的雨水调蓄功能外,更有着充满艺术气息的观赏价值,使之成为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

雨水花园也被称为生物滞留区域(Bioretention Area),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雨水花园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建住宅区的时候,为每栋住宅都配建了30-40平米的雨水花园。建成后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此后,世界各地开始建造各种形式的雨水花园。

1、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
2、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
3、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4、经过合理的设计以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提升生物物种多样性。
5、通过花园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雨水花园功能示意图

普通花园一般直接采用原土,若考虑到肥力问题可以施加肥料等。

雨水花园要求雨水在短期之内下渗净化,一般1至4小时之内下渗完毕,因此土壤结构较普通花园的渗水性更强,要求有相对普通花园更加复杂的土层结构。
雨水花园的功能性和后期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其选择的植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同时也要根系发达,生长强势,可以经受长期的干旱和短期的水涝。

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
1、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
2、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
3、常绿与落叶搭配、草本与木本搭配,保证季相观赏以及空间效果。
4、优先选择本地植物。
5、常见雨水花园植物有芦苇、香蒲、千屈菜、湿地松、水杉、枫杨等。

1、以控制雨洪为目的
这一类的雨水花园主要起到滞留与渗透雨水的目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用在环境较好、雨水污染较轻的地域,如居住区等。

2、以降低径流污染为目的
这个类型的雨水花园适用于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域,如城市中心、停车场等地。由于要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因此在土壤配比、植物选择以及底层结构上需要更严密的设计。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雨水花园还会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1、植草沟
2、下沉式绿地
3、树池


许多雨水花园都会在其中设置地表径流,但并不是单纯做个水景,因为如果该地区长期没有降水,这样的沟渠没有水流动时就无法保证其观赏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还会考虑到干旱时期的景观性。




道路的基础要尽量少用混凝土,因为混凝土透水性弱,渗透缓慢,无法及时有效地消耗掉过多的水量,因此道路面材要选用透水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

也可以采用纯粹的碎石铺地或者适当运用植草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渗透水。

景观设计始终要追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平衡,雨水花园绝对是个实力派,但是也不妨碍它能美到让你忘记这一点。

















本书迎合国内时事热点,结合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着重介绍雨水收集及循环利用。搜集国外相关的研究资源和具备参考性的实践案例,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开雨水花园的理念和实施情况。一方面从国外从事雨水花园研究成果的入手,立足于国内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引入国外的实践经验,给国内未来发展提供展望的空间。本书能让读者尽快了解雨水花园这个理念的基础,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雨水花园的打造与作用。
本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雨水花园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雨水花园建造与维护方法等,包括从选址到土壤评估再到种植,最后到管道引流等方面。第三部分通过国内外优秀项目的展示,结合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描述性文字,让读者能在实际成品中进一步了解雨水花园的作用。
订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