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七集

(0)

相关推荐

  • 清朝三大流放地---尚阳堡

    尚阳堡是现在的辽宁省开原县清河区的佟家屯南面,最早被称为靖安堡,直到清朝才改名为尚阳堡,和宁古塔一样,是清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当时至少有500名遭受文字狱的大臣或文人被贬到过这里,现在旧址已经没入水中 ...

  • 人生旅途 图片集 上

        第一章  儿童时期 清林故乡  开原县莲花乡糖坊村高家屯: 我七岁时(1940年),到海青房私塾老师范先生家学习.学习时间短,印象早已模糊,记不起什么了.只记得,第一天学的是"一个人 ...

  • 《编蒲草垫子-故乡纪事070》

    现在夜夜承托我们的美梦抑或是噩梦的,都是一种叫"席梦思"的东西.在光鲜的外表下,直到那个垫子破损了,我们才能看到它内部的真相,禁不住发出对豪华外表内那些真相的惊叹. 而在三十四年前 ...

  • 蒸米饭只放水就错了,跟饭店大厨学一招,米饭香软可口,回家试试

    自从米饭开始这样煮,我家大米不够吃了,香甜好吃粒粒分明 蒸米饭只放水就错了,跟饭店大厨学一招,米饭香软可口,回家试试 煮大米饭,放盐还是放油,弄懂这步蒸出的米饭才好吃 煮大米饭别随便放水,奶奶教我煮米 ...

  • 东疆贡物数珍

    东疆贡物数珍 吉林.黑龙江古为肃慎地,天之毓秀钟于白山黑水,育化出无数奇珍异宝.有大自然的蕴藏,有动物植物,也有凝结土著民族聪明智慧的手工制品.自古以来,这些珍宝作为贡品,用于商品交换,源源不断送往京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二集

    少     年  (十二) 1978年1月,我和我的爱人结婚,大舅和大舅母来到沈阳参加婚礼,给我们夫妻每人裁剪.缝制了一套毛料的中山装制服. 衣服做好后,我们都被大舅的手艺惊呆了,除了身材可体外,所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三集

    少     年  (十三) 老爷的手,粗糙得就像戴着钢盔甲的手套,不怕任何木刺扎.记得姥爷给妈妈编苕条筐时,每一根苕条都要用一个木头顶尖,从上往下一破三瓣,然后才能用破好的苕条编筐. 木头顶尖就是一个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四集

    少     年  (十四) 1962年2月3日,腊月二十九,爷爷把11只兔子中的九个大兔子全都杀死,我剥的兔皮,九只兔子装满了家里的大洗衣盆. 第二天是年三十除夕夜,全家吃的团圆饭便是大锅炖兔子,妈妈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五集

    少     年  (十五) 我们家二楼对门的邻居也姓赵,他们家的大女儿大我两岁,叫赵贵琴,和我姐姐同年,名字也只差一个字,姐姐中间的字是雨,她中间的字是贵. 姐姐雨琴便向贵琴姐借了白上衣和毛蓝裤子给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六集

    少     年  (十六) 上午九时,国庆典礼大会就在中山广场开会了,各级领导讲完话,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游行开始. 在我们学生方队的前面,是一辆装着一个大花篮的胶轮手推车,花篮牢牢地绑在手推车的车架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七集

    少     年  (十七) 转过头来,赵丽萍又对我爱人讲:"赵雨祥在我们班里画画得可好了,同学们都喜欢他画的画,他的美术功底,让全班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说道美术,我们6年5班从1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八集

    少     年  (十八) 买不起就自己做,虽然是山寨版,但能使用就是成功! 我最先开始制作的是集邮册.先用废旧的硬纸板,裁成集邮册大小的十几张,然后用白纸和浆糊把裁好的硬纸板双面粘好,再用旧白布裁成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一集

    昨天,写了<突然想到的>(后来改名叫<红薯>)因为第一次写博文,就直接写到我的博客页面上了.到了午夜12时,5000多字的博文已经开始收尾,还有几百字就写完了.这时,我的博客突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二集

    红     薯(二) 我们叶家村第三生产队的社员,最爱吃的是高粱米,用老农的话讲"有嚼头.抗饿"实际这也是一种无奈!所以,每年生产队的地里,除了不能种高粱的地外,能种高粱的地都种了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三集

    红      薯(三) 新建的青年点是三间房,屋盖上完瓦后,本应该是平平整整的屋面,却由于木头檩子太细,全都被沉重的红瓦压得变了形.房脊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龙,所有的檩子全部在中间部分向下弯曲. 由于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