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格林美是否被低估了?

说到动力电池回收,格林美绝对是是目前投资者们最值得争议的一只股票。

格林美原本是做废弃物回收处理的,2015年的时候开始进入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之后逐步成长为三元前驱体龙头,并主导着世界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

目前格林美的市盈率为95.21倍,对应股价9块左右。有人认为格林美这个位置是高位,不建议介入,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是成长起点,后期潜力无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所以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无非还是因为格林美切换赛道带来的价值重估。

那么,格林美究竟有没有迎来第二波行情的可能,或者说目前这个位置是否有着值得投资的价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我们看一看格林美的投资逻辑。

就像传统燃油车与引擎一样,电动车和动力电池是绑定的。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会让动力电池同样迎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我国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庞大的产销规模也在暗示着在使用动力电池方面,数量非常惊人。

从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来看,电池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之间,有效寿命为4-6年。如果动力电池是在2014年生产的话,那么2018年就已经有批量进入了退役期,到了2021年就会达到退役高峰。

在此基础上,加上前不久工业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在2025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如果按照我国2020年整个汽车销量约2500万辆的规模进行计算,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恐怖达到600万辆以上。

面对这么多数量的动力电池,如果全部寿命到头,毫无疑问,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来的是一个百亿级别蓝海。

从大背景来看,格林美作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确实拥有巨大的爆发机会。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不是一般企业能够驾驭的,造成了目前能够与格林美进行同等竞争的对手极少。

不少人都知道,电池里面含有大量重金属,处理不当很容易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在2015年,政府就开始发布多条政策明确规定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推动向产业化发展。

但是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是一项难题。他不是像传统收垃圾那样只需经过简单收回分类粉碎提炼的传统工序即可做到的。

为了更有效循环使用,动力电池有着更严格的细致划分标准。比如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形成的两个分支: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梯次利用说白了就是对电池进行二次利用。因为动力电池的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考虑到成本和最优化利用,这时候不会直接将电池淘汰掉,而是经过二次改造后应用到其他较低使用要求的领域,比如储能电池。

另外则是再生利用。再生利用会对电池进行完全淘汰掉,如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将处理后形成的基础资源重新供给动力电池制造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从事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动力电池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回收资源循环能力以及金属冶炼能力。

而且,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方向不同,需要购置的设备也会不同,全部加起来又是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仅是前期相关设备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就足以在短短时间内拖垮一家企业。

由于回收技术工艺落后导致成本过高,因此直到现在并没有多少企业愿意去涉足这项吃力不讨好的活。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新注册量就高达4.7万家,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总数量却只有208家。而且这里面大多数企业是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进行操作的,最后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事。

不过好处是,技术和成本构筑了一条天然壁垒,使得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成了一块仍没怎么开发的沃土。而格林美是从2015年开始切入这个领域的,几年的时间布局已经形成了足够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参与这一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新兴领域的竞争对手基本上都以跨界企业为主,这里面主要有格林美、华友钴业、光华科技、赣州豪鹏、湖南邦普等,甚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些制造电池的企业也入场企图分得一杯羹。

虽然在更早的时候也有国企的身影,但是在之前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不成熟,政府对民企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比如民企收购废旧电池可不用开发票,而国企就有明确规定必须按“带票价”购买。叠加的税收成本使国企无法正常与民企展开竞争,最终断了后路。因此,现在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基本上都是由民企在主导。

回归话题,与竞争对手相比,格林美的竞争优势在哪?

首先,她是目前国内拥有最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全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做到从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到新能源汽车服务。

其次,格林美从动力电池中提炼出来的三元前驱体材料(镍、钴、锰)占据了全球20%的市场份额,主导着世界供应链。如果仅就国内钴资源供应而言,格林美年回收利用钴资源4000多吨,占据了我国战略钴资源供应的30%以上。

三元前驱体属于稀缺资源,而格林美已经通过动力电池回收提炼出来的资源,锁定上游原料主要供应,将自身变成了一座金矿山。

目前,全球已经有250多家知名整车厂及电池厂找过来与格林美进行合作。其中三元正极前驱体的终端客户主要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全球Top5这些厂商,它们几乎覆盖了全球80%动力电池市场。

前不久格林美还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得益于今年三元前驱体订单应接不暇,产能大释放,净利润为2.7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20%-170%。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格林美打算计划投资1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深圳、武汉、天津、无锡、荆门等五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基地,准备迎接接下来动力电池持续的爆发式增长。

总的来说,格林美目前在一个非常好的赛道上,既卡住电动车上下游,又避开激烈的整车竞争,同时收获一个爆发的行业和时代。依照该趋势下去,预计今年净利润突破10亿应该不会太难。参考当前440亿市值,假设维持现在股价不变,市盈率会变成44倍。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0)

相关推荐

  • 格林美:高息贷款的重压

    新能源再生材料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但能否达到格林美的期望值,需要时间来检验.更何况,公司还负债累累,隐含风险不小. 本刊特约作者  诗与星空/文 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 ...

  • 内秀外美,格林美,格外美!

    如果有一家上市公司,他是大大最爱,践行大大第一名言,同时有掌握核心科技,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最近又进入一个蓝海市场,而且股价估值还在历史低位,你会不会心动?大大第一名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大大第二 ...

  • 2018年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格林美经营业绩与市场布局分析(图) - 中国报告网

    2018-02-27 13:26  来源:中国报告网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公司围绕"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     汽车服务"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

  • 车企、电池供应商和第三方企业纷纷布局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谁来主导?

    [编者按]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不仅仅代表着稀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也对环境保护有着极大的正向影响.目前,我国也已初步形成以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和第三方企业为主体的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体系. 文章转载自 ...

  • 新能源汽车的最强赛道由中国说了算

    未来三元前驱体行业谁将脱颖而出呢? 撰文/刘雨辰 出品/每日财报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最强细分赛道,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的关键材料,是链接上游有色金属(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及前端冶炼环节等 ...

  • 格林美——新能源电池回收龙头

    声明:本文附于20.03.19日推文<讲一支超跌的碳中和潜力股!>中,本产品所提供投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长期有效. 机会前瞻 汽车电池回收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仍 ...

  • 201位合作伙伴!毛利22%以上!格林美“春风得意马蹄急” - OFweek锂电网

    201位合作伙伴!毛利22%以上!格林美"春风得意马蹄急" 2020-07-16 08:45 锂工高材生 关注发文 近日,针对投资者的一系列疑问,格林美(002340.SZ)进行了 ...

  • 锂电池回收新情况!从三大回收模式,看宁德时代/格林美/中国铁塔的动作布局!

    就回收价值来说,三元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元素含量均较高,磷酸铁锂电池虽不含钴.镍等价格较高的稀有金属,但在废旧锂电池中锂含量达到1.10%. 而眼下动力电池回收遇到的难点,还是要从市场上主流的三大回 ...

  • 潜力巨大!锂电池中还未挖掘的方向~

    星标 诗诗 因为近期公众号改版了,推送文章顺序出现了改变!所以不少读者朋友都反映,收不到诗诗的研报! 如果大家不想错过诗诗的文章有两个方法,一是多点"在看",这样系统会优先推送诗诗 ...

  • 格林美2025动力电池回收目标25万吨/年

    格林美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公司车用三元前驱体产销规模超过40万吨/年,并谋划在印尼.欧洲建设前驱体生产基地:四氧化三钴产能超3.5万吨/年. 格林美表示,到2025年,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将超过25万 ...

  • 格林美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目前开展的怎么样?

    以下为电话调研内容文字版(精简)(问均为小明,答为$格林美(002340)): 1.喂你好,请问是格林美吗? 答:对对,你好. 2.我看到有新闻报道公司是国内三元前驱体的龙头企业嘛,想了解一下这个是否 ...

  • 三峡能源,包钢方大格林美

    三峡能源,包钢股份,方大炭素,格林美,谁是资源能源领域龙头? 三峡能源 总市值:1709亿 三峡新能源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坚持规模和 ...

  • 锂电池回收

    一.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未来的潜力有多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增长,动力锂电池用量快速上升,2011-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15%,但是当动力锂电池的寿命衰减至80%以下时,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