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湿病
相关推荐
-
湿病
<金匮>湿病,与痉喝杂处一章,今依据<金匮>首章风邪理论及脏腑观,重新梳理如下. 承启: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 ...
-
麻黄加术汤的医案
[方解]麻黄加术汤是发汗之法无疑,更需要强调的是它的目的并非像麻黄汤那样治疗风寒束表,其针对的是寒湿在表.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麻黄加术汤用之湿病,则为表实湿病,因此除身体烦疼之外,当有无汗的症状:麻 ...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一.概述 (一)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脚弓反张等. 病因:津液不足,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二)湿病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病位:肌肉 ...
-
《金匮要略》论治“湿病”方证研究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和各组织器官,以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叶香岩说过:"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朱丹溪也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凡因湿邪 ...
-
第三届国医大师医道传承——伍炳彩治疗湿病临证经验
提要:伍炳彩对湿伤部位的鉴别较为重视,他认为湿伤部位不同,即使寒热虚实属性相同,选方用药也往往不同,故必须辨明.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 ...
-
陈 纪 藩 教授 治 疗 风 湿 病经验述要
广 州中 医 药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广州关 彤 卢永智 林 昌 松 刘晓玲 陈光 星5 1 0 60 2 ) 指导:陈 纪 藩 陈 纪 藩 教授 是 广东 省 名 中 医,广 州 中 医 ...
-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一起学习仝小林院士的湿病辨治心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一起学习仝小林院士的湿病辨治心法 湿病总括 内湿.外湿辨别 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治外湿,但加强排湿而已,重在清利,六一散加金银花.治内湿,当分在肾在脾.在肾,渗湿( ...
-
《金匮》湿病全解析………………
一. 湿病定义: 湿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湿邪,留羁于肌表,或内外湿邪相互交困而导致的以身体疼烦肿重或恶风恶寒发热,甚或伴有二便失调的一组疾病. 其兼风者为风湿,兼寒者为湿家(寒湿),表里俱病湿者为湿痹. ...
-
湿病如何用药?经方大家胡希恕这样用!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 风湿,脉浮还在表嘛,可他这有个特殊地方,身重,他偏于湿,如果我们这个肌肉这个组织里头是湿多,他就感觉沉,所以凡是身重大概都 ...
-
路志正丨国医大师教你祛湿——中医湿病证治
导读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中医师 路志正 ,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
-
【伍炳彩:治“湿病”】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
-
【中药配伍】湿病中医如何处方?——湿热、寒湿名老中医怎么处方? 湿气中医辨证论治
(七)甘淡利湿 "甘淡利湿"的药物配伍,主要用于"祛湿剂",治疗湿邪诸病.因为许多甘淡药,如茯苓.猪苓.泽泻.滑石.通草.苡仁等,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而湿性重浊 ...
-
【伍炳彩】如何疗“湿病” ?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
-
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区别
湿病的病邪在肌肉,关节,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主证.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治疗上在微微发汗的同时注意固护阳气.方剂有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