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友——在铁六师西安基地建设工地上

在铁六师西安基地建设工地上

 ——连队生活琐忆之十

1974年2月22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深夜。6节军用闷罐车皮停在了西安东站,车皮内运载的是一个连队,就是我们连。来自襄渝线前锋火车站,到此执行师后方基地建设任务。

从襄渝线上的华瑩山下,来到西安东关,可以说是从大山沟来到大城市。兴奋之余,我们却马上感到了诸多的不适。

规划中的基地,地处西安市东门外东关大街东头,除了西面与当地民居相连外,其他三面都还是一片庄稼地。连队住在基地南边地处兴庆大队菜地内的国药厂的一处闲置院落内,除了北面有几间平房作为连部外,只有南面一个类似车间或仓库似的大房间,隔离开为每个班的宿舍,其他的饭堂、澡堂等生活设施都没有,院内除了一个篮球场,剩下的地方就不多了。

伙食上,因为沒有地方种菜、养猪,只能靠每人0.45元的伙食费生活。吃的主粮由大米为主变成了面粉为主,可能由于水土气候的不同,炊事班连续几天做出来的都是“军用馒头”;食用油则由菜籽油变成了棉籽油,炒出来的菜连油花都看不到,这使以南方兵为主的干部战士很不适应。

后排左为本人

初来乍到,一切从零开始。尽管有诸多的不适和不便,但我们连队毕竟是一个过硬的战斗集体,生活上的种种困难算不了什么,连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食堂、修厕所、安装篮球场、平整场地、清理环境卫生,生活上很快就走向了正规。

也就在这时候,我们连长万玉亮被提为副营长,仍在连里帮助工作,原副连长雷生如被提为连长。接着连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位老班长因站岗换岗安排问题,和排长顶撞了起来,连里让他检讨他也不执行。事情反映到万副营长那里,他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以后队伍沒法带。连里决定停止了这位班长的职务(后调其他班当班长),宣布我下去当班长。

当时班里有12个兵,从69一74年,分别来自云贵川、山东、河南、福建、山西。一般认为福建兵难带,尽管连队有规定平时不能串班,但他们喜欢在院内篮球场边扎堆聊天,讲的福建话大家都听不懂。我们班就有两个73年入伍的福建连江兵,我在与他们谈心中了解到,他们也有情绪,认为别人对他们有看法,干的再好也沒用。“当兵一年多了,活沒少干,连个嘉奖都沒捞着。”我说这个好办,只要你们好好干,到评奖时我就先报你们。我们在行动中都说到做到,成了知心的朋友。就这样,我在班里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保持一班人的团结奋进。

后排左2为本人

短暂的安家结束了,连队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施工生产之中。这里和襄渝线不同,没有民兵、民工的配属。连队孤军作战,一切都是自已动手。

开始是到火车站卸车,最重的是卸钢筋,我们不怕。一米多高的敞篷车皮内,装的是十几米长打成梱的钢筋,一车60吨。我们全班十几个人站成一排,在统一的号令下,抓起一捆钢筋,举过车箱,扔到地下。半天卸一个车皮的任务,我们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最怕的是卸水泥。每袋50公斤装的水泥,是牛皮纸袋,一个闷罐车皮内装60吨,在车上的水泥袋就横七竖八,很多就已经破损了。卸车时,每一包我们都要小心翼翼的从车皮内抱起来,再更加小心地装到汽车上。由于破损太多,车皮内粉尘四溅,沾到了我们的脸上、身上,汗水一淌,浑身火辣辣的。一车皮水泥,半天才能卸完。收工后,用水反复冲洗,都难以洗干净。

拉砖也不轻松,但我们有办法,就是快。十多米长的大黄河拖挂车,半天就装卸两车。砖厂是在南郊的一个劳改场内,烈日当空,我们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铁夹子,全班合理分工,下面上,中间传,前面码,协调一致,快速传递。一装起来,就听到刷刷刷的声响,一车砖不到20分钟就装完了。看的砖厂的人目瞪口呆,我们则跳到车上欢呼雀跃……

后排中为本人

开始楼房基础开挖了。

基地占地近百亩,据说是大唐时代的兴庆宫所在地。在基础开挖之际,首先来了很多考古人员,他们手持洛阳铲,将整个地段铲的像蜂窝煤一样,遍地是孔,然后才能开挖。

我们则感到好奇,有点迫不及待,恨不得一镐下去,就刨出一件文物来。开始我们边挖考古人员边看,但除了一些砖瓦之类的碎片之外,也沒有特殊的发现。一天我们班在基坑内,挖到了一口沽井,继续往下挖,发现了一个残破的铜镜,铜镜锈迹斑斑,而从上面脱落下来的一朵金花则金光灿烂,因考古人员就在身边,我们便马上交给了他们。后来再也沒有什么突破性发现,考古人员逐步撤离。我们在施工中又逐步发现了一些完整的建筑构件和陶俑等,有的送给了他们,有的则留下了自己玩,考古工作不了了之了。

基础开挖回填夯实,是一种慢工细活。基坑的深度要挖到生土为止,一般要两米左右。控出来的土再掺上石灰等拌成三合土,再回填到坑内,用我们称为“磕头虫”的手动夯土机一层一层的夯实。夏季的西安,烈日当空,温度并不比四川低,大家一连干四个小时。有时用料用机上会与别的班发生矛盾,本班内工序处理不好,也会造成有人干有人看,工效不高,大家的积极性也不高,觉得还沒有装卸车痛快。为此,我向连长提出,希望连里把每天的工作量测算分给我们,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时间、人员由我们自己安排。连长听会沒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说“试试吧”。

试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班里有了自主权,我们便可合理安排工序、人力、设备,像装卸车一样自己掌握时间了。每天早上我即安排部分人员先到工地上拌好三合土,避免了和别的班争料争设备,上班后再由部分人回填夯实。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数量,又使我们班的人员轮流作业,早完工早休息,不用八个小时都晒在工地上了。

就这样,在师西安基地建设的工地上,我与全班战友们辛勤工作了近半年的时间。我的手上开始磨出了血泡,后来变成了老茧。带着一手老茧,我离开了战友们,离开了老连队,调到了在重庆中梁山的营部工作。

上图:正在进行商业开发中的原铁六师西安基地(2021..1月摄)

注:铁道兵第六师西安后方基地,座落在西安市东关大街,占地面积90余亩。1974年2月建设,1978年底配套建成。其间全师随军家属陆续进住,最多时住户达350多家。

1981年初,铁道兵5、6师合并,改为铁5师西安家属基地。

1984年1月,铁道兵撤销,铁5师改为中铁15局,改为中铁15局西安家属基地。

目前正在进行商业开发。

2021.3.22于泉城济南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

(0)

相关推荐

  • 青藏高原一个汽车兵的回忆录(二)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84、援朝写下了他一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不平凡的平凡》

    援朝在不到十天内,连续接又回来了四批次人员,其中两批次是合同工,两批次是家属女工,先后新接回来四百三十七人,三连全员达一千零二十四人.援朝担当万能员不到一个月,整个三连大变样了,总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

  • 【原创】在内蒙兵团畜牧之放羊的故事

    兵团战士生活琐事(34) 说到放牧,常使人联想到辽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肥美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我要说的是在大沙漠中放牧的故事,漫天的风沙.贫瘠的荒漠.孤独的牧羊人和脏兮兮的羊群. 那是 ...

  • 漫说《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 作者:臧树海     目  录  人生旅途 雪花飘飞的村庄 我的第一任连长 雪夜荒原游魂荡 遭遇"鬼打墙" 与狼对峙 雨夜惊魂 秋雨中迷失的身影 人生旅途 ...

  • 青藏高原一个汽车兵的回忆录(三)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永远的青春驿站:邹平“英雄神炮连”

    一个人的一生中,注定会有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我的心底,深深刻着一个名字--"十连".闲暇时候,很多与十连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十连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英雄 ...

  • 沈子友——铁道兵六师莒县战友庆祝参军50周年

    永远的铁道兵 相聚莒城.回望青春 --铁道兵六师莒县战友庆祝参军50周年 1970年12月27日,1300余名莒县子弟,应征入伍.他们身着崭新的军装,自莒城出发,投入到了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铁道兵行列. ...

  • 沈子友——云和梯田.云上的梯田

    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 --云和梯田印象 4月27日早8时,小雨. 离开泰顺,经过景宁.云和两次长途汽车一次城乡公交车,于下午1点到达云和梯田. 景点沒有过度包装,下公交车即是景区的入口.但天上 ...

  • 沈子友——方 岩:名山之旅

    4月30日,晴. 永康市方岩山,为本次出行的最后一站.我的心情也与天气一样大好:一则昨晚即由缙云赶到永康城内入住,今天上山时间充足:二则当晚便可乘车赶回暂居地诸暨,结束与"五.一" ...

  • 沈子友——从桔子洲到岳麓山

    从井冈山下来,追寻领袖的足迹,我来到了湖南长沙.这里,是青年毛泽东求学励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在这里,我游览了桔子洲和岳麓山.一水一山,共同创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 首先, ...

  • 沈子友——杨维桢 . 诸暨三贤之三

    杨维桢.诸暨三贤之三 楊维桢   --诸暨三贤之三 楊维桢(1296一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等,诸暨枫桥全堂(现全堂村)人.元末明初"文章巨公"."诗坛盟主& ...

  • 沈子友——陈洪绶.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 --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1599一1652),字章候,号老莲,又号老迟.悔迟.悔僧等,诸暨枫桥陈家(现陈家村)人.明未清初著名画家,诗人,儒客大家. 陈洪绶少年盛名,富有创新精神.在当时画派 ...

  • 沈子友——再到韶山.红色文化的召唤

    再到韶山 --红色文化照片一百幅 那还是1978年的秋天,我曾利用在部队出差的机会,第一次到了韶山.从此,那片红色的沃士便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40多年过去了.那红色的记忆又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从 ...

  • 沈子友——善 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善  报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善恶有报,因果定律,既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又是一种我们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祸福吉凶,事在人为,一切 ...

  • 沈子友——诚 信

    诚 信     --女学霸为什么面试被拒 一个中国的女孩到法国留学.由于家庭不太富裕,她半工半读. 四年后,她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名牌大学毕业的背景下,女孩决定留在法国,在法国找一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