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NAT MED:人类微生物组研究需将菌群区系纳入蓝图
相关推荐
-
肠道菌群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全球5岁以下的婴儿死亡有近一半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在幼儿早期,重新获得营养摄入的效果一般,改变肠道中的菌群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它们起着调节肠道代谢的作用,既往研究表明儿童营养不良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三 ...
-
傅静远等Cell重大突破:人间4年,菌界几朝?(附2600字专访)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782期日报. 今天日报的头条,我们特别报道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Cell 发表的题为 The long-term genetic stability ...
-
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
李世伟 主治医师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被破坏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胃肠道菌群是人类共生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很强的影响,尤 ...
-
综述| SCI ADV:微生物组衍生的肉毒碱模拟物是此前未知的肠-脑轴沟通介质
编译:北越城主,编辑:谢衣.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往往与多种神经性疾病发生直接相关,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未得到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代谢物与大脑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 ...
-
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 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 ...
-
观点 | Nat. Commun:21世纪的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
编译:小菌菌,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人体栖息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整个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辅助的功能系统,与宿主的生理发育同步地协同发展.人类微生物组学领域已经从对 ...
-
综述 | Nature medicine:人类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
本文由李红霞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微生物定植于人体,如粘膜和皮肤中,微生物在人体的数量巨大,相当于人体细胞数量,这些微生物中包含大量的基因,远大于人体基因.不同人 ...
-
综述|NAT REV NEUROL:用于研究中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多级组学
编译:胡龙龙,编辑:谢衣.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由于血管危险因素的负担日益加重以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神经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其中,缺血性中风(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 ...
-
综述 | J. Transl. Med.: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揭示了肠道-肾轴对肾脏疾病的贡献(国人作品)
编译:艾奥里亚,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生物失调是指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这种生物失调有可能改变机体的生理表型(健康或疾病).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最新技术的 ...
-
综述 | Gut:国际癌症微生物组联盟发出共识声明:人类微生物组在癌症中发挥作用
本文由晚香编译,玛莉.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在过去的十年里,在二代测序平台.组学技术和先进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的推动下,肠道微生物组和癌症的研究数量激增.人类基因组是遗传的,基本上 ...
-
综述 | Nature子刊:微生物组学研究方法,看这一篇就够了(IF:31.851)
本文由卡内斯坦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微生物组学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技术:测序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近年来,这两方面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如何为自己的研究选择恰当的技术方法 ...
-
综述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第四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董小橙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本文较长,建议用电脑阅读.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类,小鼠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微生物组,但哪些因素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无法确定的.本综 ...
-
『珍藏版』Cell观点 | 深刻反思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研究,是时候将微生物组研究拉回正轨了
2020年1月23日,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的Jens Walter在Cell发表观点文章Establishing or Exaggerating Causality f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