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道 | 气,信息和能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道德经》

气,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是人感知世界的频率,是信息,也是能量。

物质通过某种频率,将其信息和能量传递给人的感知器官,并在其大脑中形成某种记忆和符号(象)。人就是通过这个 “气”去认知了解万千世界的。

一个精神焕发、容光熠熠的人,其展示的形象和声音(光波和声波),给人感觉就有一股强大的气场和魅力。

大脑把接受过来的“象”,经过过滤和处理,定义或者取个名字,这就是“名”。

故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人通过物质的“气”,和大脑中的“象”,给万千世界分门别类(有名),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

“气、象、名”是人认知宇宙和万物的开始,这就是华夏文化唯心思想(意识和精神)的起源。

《黄帝内经》中讲,阳为天,为无形之气。阴为地,为有形之浊阴,是气化生的有形之物。

无形的阳气来源于太阳,地球上的一切生灵生长的能量来自这个阳气,这个能量,是生的力量和源泉。世间万物的生长,是依靠能量持续不断地供给。人吸收能量,就会生长、壮大,人是这样,一棵小草也是这样,万物都是这样。

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万物生的过程中储存阳气,保留能量;死后归为尘土,将能量回归大地。植物死后变成煤炭,海底的微生物死后变成石油,我们继续利用这些能量,发展工业、科技。

人类感知有形的物质的信息用阴气表示,并将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定义和分类(名)

人体的感觉器官分为外感觉器官和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

外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的一类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而形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内感受器则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加于这些器官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压力、渗透力、温度、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刺激。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感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等。

普通人主要是五种外部感觉器官感知万物,当人关闭一切外感觉器官,在入静(修禅)状态下,才能感知人体自身(五脏和本体)的相关信息(古人定义为金木水火土五气)——内知,自修的境界不同,内部感知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这就是阳明心学的起源,而片面的唯物哲学势力则压制了心学的研究和发展。

华夏先知用人体的五气,与自然界的五气的对应关系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比如关节炎患者在湿冷的天气,就有疼痛感,动物能够感知季节变更、地震等自然现象的预兆等等。这是人对自然的元感知力,而现代人在这方面却越来越退化了。

回归自然,通过视听等五个外感,亲密感触大自然;自然纯真的音乐可以唤醒人内心的情感和灵性。

静心入定禅修,提升自身的内感知力;这是灵性的源泉,幼童纯真的灵性是与自然之道一样的。现代科学证明,宇宙的波动频率是7.5赫兹,刚好是介于α波和δ波之间的频率。胎儿和婴儿的脑波频率也是7.5赫兹,胎儿和婴儿这两个时期就和宇宙的波动同频并产生共鸣。而成年人则逐步迷失于灵性。

明理悟道,觉悟,悟性高的人易归于自然之道。这就是高人、天才与俗人之间的差异。而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已经偏离了大道。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对信息和自然界能量的不断开发利用的过程。对信息的充分发掘利用,极大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对能量的利用,极大解放了人类的体力。

农耕文明时代,测日月阴阳气的变化规律,而知天文,测地气的消息过程,而知地理,才能合理充分发挥天地之气的能量,使得农耕作物生长、发育、成熟。

工业化时代,“控制论”就是获取和利用信息,进行合理控制利用“物理化学”产生的能量,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又迈开一大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力量来源于这个“气”,即信息和能量。

(0)

相关推荐

  • 个人关于五行的理解

    话说前几天和两位老外朋友聊天,聊起他们的上帝和我们的宗教,想想感觉一样的地方着实不少,我们是道生一无生有,他们则称这个无中生有的能量为上帝,而且所他是万能的,至高的,这个和道天下莫之能臣又很类似,感觉 ...

  • 圣人为什么会辞职不干了?

    读者互动 (感谢各位的转发和支持,一直这样干我也不用天天辛苦开付费了.弘道还是要讲业绩的,辐射面自然越广越好.被吸引来的读者基本上都是朋友圈转发的,白久水火确实没有再用过其他平台,相对于追求利润和数量 ...

  •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粉色,颜色只是幻觉

    天为什么是蓝的,树叶为什么是绿的,花朵为何五彩缤纷?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好像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确, 你眼睛接收到的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但物质传达给眼睛的并不是颜色,你大脑感知到 ...

  • 中医的智慧在「精气神」,「精」是物质,「气」是能量,「神」就是信息和意识

    中医的智慧在「精气神」,「精」是物质,「气」是能量,「神」就是信息和意识

  • 惜命90后必看养生节目!凤凰卫视《中华养道》要开播啦!

    戴上护膝蹦迪? 涂着眼霜熬夜? 发烧吃冰淇凌去火降温? 左手枸杞啤酒,右手党参可乐? 以前对爸妈推的朋友圈"健康宝典"不屑一顾, 而如此却不自觉点进去边骂边看? 深深怀疑到底有没有 ...

  • 中华花道:自然美可以如此人文化

    作者:张俊 插花是一门古老的生活艺术.从最初的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一直发展到后来的盆栽.插花.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化自然的一种审美呈现.文人花道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结晶.它将插花这一 ...

  • 现代著名书法家梁鼎光,杰出小楷书作26幅欣赏,笔力劲道气格超迈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对于小楷书法我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就有过简要的阐述,小楷书法的存在主要是他对于文字信息复制或保存的便利性. ...

  • 陈根:用信息生产能量,信息引擎速度惊人

    文/陈根 150年前,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引擎的概念,即从信息中产生能量. 假设有两个温度相同的房间 A 和 B,中间有一扇门.在这里,打开和关闭门时,快速移动的分子被分离到A ...

  • 中华之道 |“易”,讲述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

    作者:龍雲之子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易书<连山>.商代的易书<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易经>是用古人对客观世界的实体论.摸看论来定 ...

  • 中华之道 | 事物的纹和理,人事的文和理

    文,同"纹",源自野兽身上的花纹.自然界的动物,用花纹掩饰自己的真相,用假象蒙蔽猎物的眼睛,为其方便猎取食物. 理,玉之纹.晶莹剔透的玉石,可以清晰显示其内部的纹路,揭示其内部的纹 ...

  • 中华之道 | 数象名—中华文化的三大工具

    作者:龍雲之子 用数给名编个顺序,名就好记了.是先有数字还是先有名?按照古人用蓍草占卜的顺序来看,应是先有"数",再有"象",然后是取卦"名" ...

  • 中华之道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旧说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