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77、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相关推荐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277条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一段它呼应到头一节了. 太阴病所说的下利不实咱们一般所说的那个样子,不渴,所以自下利而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解:参透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之机.六经大意.六经病外证及六经地界分属等理论是正确解读"厥"的前提和基础.合参第330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解:少阴阳虚传经太阴阳虚下利,渴且小便色白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爲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音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解:少阴为先天之本为先天禀赋,太阴为后天之本为后天禀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327、厥陰中風,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328、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329、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327.厥陰中風,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解:中风与中寒相对,中风为阳胜热证,中寒为阳虚寒证.中风.中寒为阴阳虚实辨证,勿为风邪.寒邪所惑.厥阴中风,厥阴本经阳胜热证,合参乌梅丸证.厥阴中寒,厥阴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前言
前 言 <西游记>唐僧取真经,<后西游记>唐半偈取真解,真经得真解方能利益众生.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为真经之一,后世解读却离本来面目渐行渐远,有真经无真解,中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
基础理论 一.中医之钥:阴阳法则 <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欲解时”
论欲解时 自然界时间规律广泛存在,例:上下班高峰时路上人多,就餐时餐厅人多,节假日时景区人多等.西医已经发现许多疾病具有规律性.节律性和季节性的时间规律.传统理论承认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承认季节气候.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新冠肺炎人人易感的环境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在自然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所以传染源广泛存在,而且永远存在.正常情况下,其数量.毒力较低,不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在自然因素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