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的功夫,在:知、止、定、静、安、虑、得
相关推荐
-
人生最好的状态:随和,随缘,随心
诗圣杜甫曾写:"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人生无常,岁月无声,如洪流般裹挟着我们不得不向前走.不禁想问,我们到底以哪种状态活着,才算是不负韶华.不枉此生.历经世事,越过千 ...
-
关于禅修(二)——什么是禅修的最佳方法?
关于禅修 禅修的最佳方法 问:我们应该如何禅修呢? 答:要安住,习惯这种感觉,习惯空虚的感觉. 就会不急躁,急躁感就下降. 问:这个时候如果去观呼吸呢? 答:这些都没有用,呼吸是有相止. 假如你要找一 ...
-
打坐实证见光后怎么操作?
问:意识到自己进入光里了,就给自己模拟了一个融入光的场景. 清凉月老师:如果真正融入光,没必要这样模拟,这样模拟的话反而是动念,一动念马上就退出来. 所以在这里,只要体验这种光就行,也可以通过这种光去 ...
-
UC头条:修心的功夫,在:知、止、定、静、安、虑、得
上次我们聊过<大学>中"知止而后能定"这句话(心态总是不好?因为你忽略了你的另外一个心),其重点在于"知",而不是"止". 先知 ...
-
大学日课003丨知止定静安虑得,儒门七证修心法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是<大学>日课第3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既然知晓了人生活着的意义,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 ...
-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 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 ...
-
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渊回禅修. 最近有师兄在后台提问,如何能证到未到地定?渊回这期内容就这个问题,简单给大家补充点内容 ...
-
在任何领域做到顶尖的人,都因为谨记这16个字:先为不败、守正第一、修心为上、持定信仰!
导读: 投机的核心就是尽量回避不确定的走势. 最近比较沉迷地接连读了三本书,分别是<京瓷哲学>.<不得贪胜>和<澄明之境>.我发现无论在什么领域做到顶尖的人物,其信 ...
-
知止而后有定有新解?甲骨文台历说字——止
[甲骨文台历,止] 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中,它的含义有所不同,比如说停止.止于至善.适可而止.叹为观止等等,这些都是后半段或者说是后期形成的词,有些用法不是这个字的原意.所以需要从字形角度分析到 ...
-
失眠后为何不要抱怨?因为“止语”是修心的过程,抱怨会影响人生
每当失眠者抱怨的时候,大当家的总是说,莫抱怨,抱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难道真的有真么邪门吗?其实不是邪门,而是有心理学上的依据的. 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你的口头禅就是你未来的生活,因为你经常说的词语,会通 ...
-
人到中年,千帆阅尽,知足,天地宽;知止,心自欢!
<道德经>有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增广贤文>所见略同,总结成更为简单的传世警 ...
-
知止而后能定,别轻举妄动,气自动往丹田走!
读者:老师,放松下来后发现,以前过的好累,因为,总是要求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量不够,事情做不好得不到能量还白白消耗了能量,还不如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还能获得能量,然后才能做更高层次的事.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