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 | 秋水翁:时令之趣——大寒

(0)

相关推荐

  • 席间粉条儿悠悠香

    席间粉条儿悠悠香 小时候,入了冬,常有一老者赶了毛驴车进村,叫卖粉条儿.老者背驼,穿黑布棉袄,腰间系着粗布围裙.印象里,老者慈善,爱与村人打趣说笑.我有时随母亲来买粉条儿,老者必先从车上成捆的粉条里抽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年味飘香五题/王振武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有道是:"一进腊月天,转眼便是年."年关腊月如期而至,过年究竟吃什么,这个年到底怎么过,便是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时常牵挂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和热门话题.特 ...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乡村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周末,我回了一趟父母家,看到母亲在老屋 ...

  • 陈欲胜||祭母辞 ——写在母亲去世五周年之际

    2021年第049期||总第688期 艺海风│688期 祭母辞 --写在母亲去世五周年之际 陈欲胜 你离开的那年 这片你终生没离开过的土地上 洋芋花争先恐后 开得格外踊跃 这片土地上 你辛勤劳作了几十 ...

  • 【散文】难忘的记忆

    文\雷玉明 难忘的记忆 ――童年的春节 也不知是快一轮回的年纪了,还是觉得现在过年与平时没有两样,反正不再盼过年,而且怕过年,对过年有一种抵触情绪,怎么是怕过年就要添寿,但是岁月不饶人,不是你不想过, ...

  • 【西散原创】李敬相作品 | 老屋·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乡留不住肉身,他 ...

  • 【分享】《果然巨石阵》

    何为巨石阵?        其实就是寻甸县境内极具原生态价值的一处自然景观地.这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纵横的沟壑,以及一望无际的草场溪流,还有开着白色,淡紫色花,迎风摇曳的洋芋种植基地和仿佛有灵性的巨石生 ...

  • 馋死人的洋芋焖饭(图)

    馋死人的洋芋焖饭(图) 吴琼 焖饭,在童年的记忆里是最美最香的饭食.春暖花开,孩子们就提了草笼,去山坡上捋榆钱儿,捋槐花,拿回家,母亲在池塘里淘干净,放在面盆里拌上少许面,然后放到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后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时令之趣——小寒

    [巴蜀之地] 文: 秋水翁 图源:堆糖 一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在晚饭后陪孩子的外公外婆看一部名为<娘亲舅大>的电视连续剧.每每看到动情处,不免与二位老人一样,舍下几滴眼泪--人世间的悲欢离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时令之趣——冬至

      [成都专栏] 文:秋水翁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一 小院里的银杏叶已经全数澄黄,瑟瑟地在风中抖动着,北来的寒风还不放过那些枯瘦的生命,把残叶卷起,贴着地面,翻滚着,从一个角落飞向另一个角落.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时令之趣——大雪

    [成都专栏] 文:秋水翁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大雪天气是什么样的?我未曾经历过. 只是看着镜框里多了些白发,才发现自己已经度过四十几个冬天.如果说小雪时节是对青春的告别,那么大雪应该是中年的一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时令之趣——小雪

      [巴蜀之地] 文:秋水翁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一      小雪,是冬季里排名第二的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它处于二十位,是冬的深入.遥望夜空,观北斗向西偏北,柄指亥,太阳达黄经240度时,方 ...

  • 聆听-巴蜀之地 | 秋水翁:春破山野

      [巴蜀之地] 专栏总编:刘元兵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杨霞 图文:秋水翁 主播:自在花开 入春以来,心情总不宁静.深夜常从梦中而醒,凭窗听一夜春雨,屏前敲几行文字,反复默读,却无形式,亦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 :秋水垂钓——乡愁

      [巴蜀之地] 专栏总编:刘元兵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杨霞 文/秋水翁 图/堆糖 故乡作家王建军老师在他的文章里写了别样的思乡之情--雾是乡愁的梦.我反复地读过两三次,内心里就有一种东西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冬日遐想

      [成都专栏] 文:秋水翁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公司从五十年代的旧办公楼搬到了城东高大而明亮的写字楼里,于是每天上班从城西赶往那栋黑得发亮的高大建筑,需开一个多小时的车,上下班一天就得在路上 ...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璀璨的世界

      [巴蜀之地] 文:秋水翁 图源:堆糖 周六那天的黄昏,我们三人就坐在"石犀里"广场外一家糕点铺的休闲椅上,愉快地等待同学一家的到来.两家人提前约好了,准备晚上在一个新开的鱼捞店 ...

  • 秋水翁:一把锄头的光辉历程

    我不知道自己在故乡风岭村生活了多少年,也许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我每天望着婆婆爷爷.父亲母亲早出晚归地在田野山弯里劳动.他们迎着朝霞.趿着晨露出门,又披着晚霞.携着汗水归家.我特别喜欢看脱光了上衣劳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