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这才是肾阴虚证——大承气汤

(0)

相关推荐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3

    一. 清代张宗良撰<喉科指掌>书中共引喉科病症73种.张氏治疗喉科病症大都运用六味汤加减进行治疗.六味汤由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炒僵蚕二钱,桔梗二钱,生粉草二钱,防风二钱组成.用法为六味中 ...

  • 《伤寒论》中治疗不寐的方剂总结

    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 <内经>将不寐称为'目不瞑''不得卧',认为脏腑为邪气所客,卫阳行于外,阳不入阴导致 ...

  • 少阴三急下与温病

    320条.321条.322条,统称为少阴三急下,汉唐时期的人有阴阳观念,从来没有认为这是问题,自明清以来,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朝政,纷纷钻进故纸堆中研究中医,表面上"尊经尚古",私底下 ...

  • 伤寒论.第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见<论>301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肾经是一个水火之脏,水性主寒,火性主热,外邪干肾,从水化寒,从火化热. 少阴脉沉是一个危证,&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

  • 《伤寒悬解》胃肠燥结——大承气汤

    阳明三十三(看上图)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润,结为燥屎,阻塞胃气,胃热不泄,消耗 ...

  • 《伤寒悬解》调胃承气汤,调阴阳之偏:大承气汤,下阳结之燥屎

    图为葛根 阳明三十二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热在里,则脉沉.胃气壅遏,则肺阻而为喘,气滞而为满.误汗亡津,表阳虚而里热实,久则神气烦乱 ...

  • 《伤寒悬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阳明十九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 阳明胃腑,容受之职,表闭里壅,则腑不容,或上逆而吐,或下利而出,此不为虚,只是表闭不解,经气内壅,胃腑不容也:二阳之经郁,其阳明之腑也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金匮悬解》产后——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当归羊肉汤,枳实芍药散

    产后二 郁冒十二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出汗.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中医】伤寒悬解【二】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 ...

  • 【中医】伤寒悬解【一】

    伤寒悬解原文阅读版[一]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