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2)两汉经学的“破产”
相关推荐
-
“望门投止”的张俭,才是天下第一的自私自利之人
人类作为社会性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外,还有着强烈的精神寄托需要.因此,亲情.爱情和友情都成了我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友情可以无视血缘,也不排斥分享,所以也是最难以量化 ...
-
魏晋玄学
在开头首先得正名,"玄学"是指代魏晋时期主流学术的专有名词,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名教就是汉代儒家的政治礼教. 魏晋玄学的背景首先在学术上体现为汉代经学的衰微,又 ...
-
东汉末年的动乱是如何造成的,为何会首次出现地方军阀控制朝廷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一句话: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这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一般来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衰弱,而唯独汉朝以强大而灭亡.如果专看这一句话就是说汉朝以强大而灭亡,但如果联系王 ...
-
雅雨丛谈:汉代以来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与盛行(《世说新语》之十)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汉代以来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与盛行 "雅雨丛谈" 汉代以来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与盛行 --<世说新语>之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1)由来及其发展
"玄学"之名,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玄之又玄".发端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当时人更多称之为"清谈"."玄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3)黄老之学的“再发展”
黄老之术发端于战国中后期,在儒墨唱吧之后,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据统计挂名黄帝的各种经,大多数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由于西汉建国后执政能力较弱,不得已用"清净无为之术"作为治国方略.刘邦在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4)清谈遗风的“续风波”
在魏晋时期的著作中,"清谈"和"玄学"是一回事.但是以今人的"后见之明"来看,魏晋时期的清谈,跟东汉末年的清流还不是一回事.这个区分还是要到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5)党锢再起“浮华案”
党锢之祸,指的是东汉末年"清谈文人",通过控制舆论来匡正朝野,并引发了宦官集团的残酷镇压.这个事件标志着统治完全背离了经学中的圣人之道,与天下士子离心离德.这是黄老学说再次兴起的根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6)清谈“组织者”何晏
何晏,字平叔,南阳人,是东汉大将军的孙子,父早亡,母亲被曹操纳为"夫人",因此何晏成了曹操的"养子".相传在何晏七八岁的时候,曾与曹操论兵书,深受曹操喜爱.他后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7)天纵奇才王弼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祖父王凯是刘表的女婿,继祖父是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因为得到何晏.裴徽等人的赞誉而成为清谈中的风云人物. 正始四年(243),少年王弼拜访河东裴氏家族名士徽,当时裴徽担任吏部尚书 ...
-
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8)竹林七贤“新风气”
高平陵之变后,正始年间的玄学名士几乎被一网打尽,洛阳的清谈之风戛然而止.但是王弼首创的"贵无论"思想,在何晏等人的推广之下,早已声名远扬.一批远离政治核心,隐居山林的名士,继承了正 ...
-
魏晋玄学:不仅纠正了两汉经学的弊病,也成为宋明理学的哲学起点
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下的思想基于儒家思想的控制,玄学始于老丹的<老子>,融合了儒家思想.每个朝代的思想意识主流不尽然相同,有以儒家礼教占据,有以道家.法家思想贯穿. 魏晋南北朝在经历了三国 ...
-
晋朝历史人物——王弼(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王弼(226-249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西北)人,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出生于世代儒业之家,祖父王凯为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族兄,父亲王业为刘表的外孙,官至尚书郎.王弼聪颖过人,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