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名家于明诠:于右任是碑帖融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相关推荐
-
李志敏是谁?为何说是20世纪具有书法史价值的狂草大家
20世纪书坛,有这样一位"沉寂"的书家,其毕生以狂草为探索方向,取法汉唐,引碑入草,曲高和寡,为人又极为低调,从不宣传自己,身后却为书法理论界所重视和认同,成就书坛的一个传奇.此人 ...
-
于明诠:于右任是碑帖融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大风.剥果.髯翁等,晚号太平老人,陕西三 ...
-
问题明显,孙伯翔新作难服人,碑帖融合不成功
孙伯翔先生的一幅书法新作面世,引起了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有的人对其赞赏有加,有的人则认为退步明显.实际上,孙先生的字的确大不如从前.面貌是新了,却丢了传统书法最重要的韵味.气象,走上了流行书风这条不 ...
-
20世纪的书坛名家多以“碑帖融合”为圭臬...
20世纪的书坛名家多以"碑帖融合"为圭臬,但是最终在外形与内蕴方面臻于酝酿无迹之化境者,屈指可数.沙孟海书法广采博收,最终以碑帖融合手段陶冶成雄浑博大.粗犷豪放的风格,雄峙书坛,铸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 ...
-
于明诠:于右任书法的意义
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大风.剥果.髯翁等,晚号太平老人,陕西 ...
-
于明诠 | 当代书坛创作流派与格局试说——兼及“流行书风”问题
书法艺术 专注书法艺术传播 关注 当代书坛创作流派与格局试说 --兼及"流行书风"问题 于明诠 当代书风对于当下的我们实在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客观存在 ...
-
碑帖融合,值得玩味!于右任草书【满江红】...
碑帖融合,值得玩味!于右任草书[满江红] 于右任的草书是在继承怀素"小草"小草的基础上,解决了草书的"碑化"问题,给草书注入了"碑学"的基因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素及纸并用于书写,而竹木 ...
-
于明诠:于右任才是学碑最成功的书家
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当然,他一生致力于碑学书法研习,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广"标准草书",成就卓著,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