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诠:于右任是碑帖融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0)

相关推荐

  • 李志敏是谁?为何说是20世纪具有书法史价值的狂草大家

    20世纪书坛,有这样一位"沉寂"的书家,其毕生以狂草为探索方向,取法汉唐,引碑入草,曲高和寡,为人又极为低调,从不宣传自己,身后却为书法理论界所重视和认同,成就书坛的一个传奇.此人 ...

  • “当代草圣”于右任的书学思想

    编辑 于右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形成独特的数学思想,其集中表现在对魏碑的推崇,对标准草书实用性的倡导,对书写自然观的提倡,于右任书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 ...

  • 故去之人的碑石被清人视为艺术奇葩

    文/一者 有个问题,若是问学书法,除了临帖.仿碑,还能有什么办法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 书法随着汉字的演变而发展,后人学习只能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再发明创造,并逐步积累,形成了今天的书法史.书法发展到 ...

  • 练习书法先从魏碑入门选什么字帖最好

    魏碑帖,北朝的如<龙门二十品>.<郑文公上下碑>.<中岳嵩山灵庙碑>.<刁遵墓志>.<张猛龙碑>.<高贞碑>.<张黑女墓志 ...

  • 书坛名家于明诠:于右任是碑帖融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日前,书坛名家于明诠先生发文:于右任是碑帖融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文章认为,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当然,他一生致力于碑学书法研 ...

  • 问题明显,孙伯翔新作难服人,碑帖融合不成功

    孙伯翔先生的一幅书法新作面世,引起了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有的人对其赞赏有加,有的人则认为退步明显.实际上,孙先生的字的确大不如从前.面貌是新了,却丢了传统书法最重要的韵味.气象,走上了流行书风这条不 ...

  • 于明诠:于右任才是学碑最成功的书家

    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当然,他一生致力于碑学书法研习,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广"标准草书",成就卓著,因此,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 ...

  • 于明诠:于右任书法的意义

    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大风.剥果.髯翁等,晚号太平老人,陕西 ...

  • 碑帖融合,值得玩味!于右任草书【满江红】...

    碑帖融合,值得玩味!于右任草书[满江红] 于右任的草书是在继承怀素"小草"小草的基础上,解决了草书的"碑化"问题,给草书注入了"碑学"的基因 ...

  • 于明诠|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一.碑.帖及碑帖之争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作书的材料无非两大类,一是丝帛,二是竹木,故有"书于帛者曰帖,书于竹木者曰简册"的说法.造纸术发明之后,帛与缣素及纸并用于书写,而竹木 ...

  • 勇猛精进,突破藩篱|一场白砥及其研究生的碑帖融合教学展

    记者 陈友望 5月8日,"碑帖融合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国美院白砥研究生教学师生作品展"在绍兴市柯桥美术馆开幕.展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砥及其42位硕士博士研究生 ...

  • 于明诠 |艺术之花的生命基座—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艺术心解

    主讲人:于明诠 讲座时间:2021年5月10日19:00-21:30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办.书法系 讲座地点: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09(云南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