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杀文种,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勾践要杀文种,找到一条这样的理由,文种无言以对,只得自杀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在这段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中,越王身边除了名噪天下的能臣范蠡之外,他身边另一个重要的谋士就是文种。

在入吴服苦役之前,勾践就在给他送行的群臣面前表达了对范蠡等人的不满。起因是勾践即位三年就想伐吴,范蠡苦劝他说时机不成,然而勾践的反应是“王弗听”,结果还真的败了。勾践由此对范蠡怀恨在心。

而在入吴服役期间,吴王夫差想要将范蠡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同样让勾践非常不安,害怕范蠡真的会弃他而去,特别是范蠡提议让勾践尝吴王的秽物以讨好吴王时,勾践更是怒不可遏,但被形势所逼,勾践最终还是听从了范蠡的建议。文种原本是楚国人,他原本是受楚王的指派来到越国的。当他到达越国的时候,越国宫廷正值动荡之时,楚越之间的盟约也很可能被毁于一旦。

文种不愧是具有超凡才能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沉稳的作风,和好友范蠡一起解救了越国的危机。因为这件事情,他被随后继位的越王勾践拜为上大夫。在勾践兵败甘愿作为奴隶进入吴国的时候,文种受到勾践的指示留在越国主持国政。他一方面,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另一方面积极营救勾践。

等到勾践结束在吴国的奴隶生涯返回国内之时,文种祭出了惊世之计“灭吴七术”。正是凭借着文种的计谋,越王才能集齐兵力打败吴国。可以说在灭吴的战争中,文种当记首功。

但是勾践在大仇得报之后,逐渐显露了多疑和心胸狭隘的本性,早就看透勾践的范蠡在此时选择了辞去官职,云游四海。而文种则没有听范蠡的劝告,想要继续辅佐勾践,后来勾践回来后,他只负责卧薪尝胆,大事小事都是文种在干。可以说,整个越国,基本上只知道文种,没人知道勾践。

文种看不到这些,更看不到勾践的小气量,以至于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而勾践虽然打败吴国报仇,但是他逼走范蠡,杀掉文种,容不得人才,所以越国虽然称霸一时,但其实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灭了。可以说,勾践杀文种那天起,结果已经很明确了。最终被勾践赐剑自杀而亡。可以说文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如果他能早点认清越王勾践的真正为人,或许就不用被逼自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