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权书 六国第八

(0)

相关推荐

  • 荆轲刺杀秦王功败垂成,败在他不是一条英雄好汉?

    在千百年来的各种传说中,都把荆轲看成是一个剑法极高,侠义无双,充满悲情的孤胆英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荆轲更是被奉为了天下五大刺客之首,被推为<刺客列传>当中压轴的杀手之王, ...

  • 《六国论》给我们写议论文写作的启示

    高中生阐发中心论点的缺陷是什么?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分解,纵向开掘,逐层分析,将中心论点切割分解成2至3个分论点,致使不能使议论入里.入骨. 六国破灭,历史上有很多人讨论过,这史实就是:泰国扩张的 ...

  • 荆轲:公元前227年,刺杀大秦王上嬴政

    文 / 子玉 一个叫荆轲的人突然在燕国的江湖中声名鹊起.他好读书击剑,为人深沉,所交往的都是一些贤豪长者. 如果某一天,你在燕国都城的闹市看到一伙人,旁若无人地喝着酒,唱着歌,击着筑,时而开怀大笑,时 ...

  • 关于荆轲刺秦的一些细节

    文 / 子玉 有一段时间,燕国的头版头条全是关于一个叫荆轲的人的消息. 听说他文武双全,文学和剑术都不错:听说他为人深沉,性格内向:听说他的朋友圈都是豪杰人物. 关于荆轲的报道最多的还是:荆轲和他的朋 ...

  • 苏洵:权书 心术第一

    心术第一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麋鹿兴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 ...

  • 苏洵:权书 法制第二

    法制第二   [原文]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虽然,非愚将勿乘.乘之不动,其祸在我.分兵而迭进,所以持之也:并力而一 ...

  • 苏洵:权书 强弱第三

    强弱第三   [原文]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 ...

  • 苏洵:权书 攻守第四

    攻守第四   [原文]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於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 ...

  • 苏洵:权书 用间第五

    用间第五   [原文] 孙武既言五间,则又有曰:"商之兴也,伊摰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按<书>:&q ...

  • 苏洵:权书 孙武第六

    孙武第六   [原文]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於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於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於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孙武>十 ...

  • 苏洵:权书 子贡第七

    子贡第七   [原文]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於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於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 ...

  • 苏洵:权书 项籍第九

    项籍第九 [原文]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 ...

  • 苏洵:权书高祖第十

    高祖第十   [原文]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後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