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八)
相关推荐
-
古诗文学习007:一年级下册,李白《赠汪伦》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不及]不如. 大意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 也比不上汪 ...
-
背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背诗计划」第八百零八
歌名|赠汪伦,来源|群星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背诗」计划栏目,每天更新一首经典古诗词,「背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
-
45首诗和45个城市!
45首诗词,45个城市! 古长安都知道是今西安, 洛城.渭城.锦官城.姑苏.浔阳又是现在的哪座城? 一份古城市地图带你走遍"古中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离别诗,李白这两首最入心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关于离别 有相聚,就有离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见时难别亦 ...
-
送别诗(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 ...
-
读赠汪伦诗有感赋诓李白诗一首
诓李白 (布衣文化) 喜酒樂游数李白, 汪伦设计桃花策. 十里桃花何曾有, 百家酒店另有说.
-
“诗词讲解”展示(8)
李白和汪伦,你所不知道的一段佳话 --<赠汪伦>赏析 讲解人:王乐聪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 我们知道李白与汪伦的友谊可谓是高山流水觅知音,李白如伯乐,汪伦似钟子期.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一)
上一章谈到,诗歌中从物象(事象)到意象再到典故,是一种"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减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花一木都有了感情,都有了风情.而对"诸事物"做减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二)
作者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如果我们知道他的一些所为,比如说<新唐书>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再如 "楷击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四)
(二)茶之东坡 倘若坡公欲印制名片如同今人之格式,那下列成就皆缺一不可: 1文 唐宋八大家 2诗 欧苏 3词 豪放 苏辛 4书法 苏黄米蔡 <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5绘画 苏文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三)秋之子美黄山谷有一句写杜甫的名句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抓住了杜甫的"愁"这一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愁,形声兼会意,从秋从心,秋心易愁是也.所谓&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六)
在讨论"菊之靖节"前,我们增加一个思考: (四)人与象结合到极致的问题 酒之李白.茶之苏轼.秋之杜甫,都体现了人通过诗于自然的特有交融.可以说李白.杜甫.苏轼找到了最好的寄寓,也可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七)
四."心想其人如啖蔗"之人象相分 "人从宋后少名桧",诚然,我们发现诗歌范畴内,一些典型的人与典型的象,往往会呈现得难分难解.本章以上三个部分,强调了太多&qu ...
-
2019优秀的人,记住这八句话,人生越来越顺
多说可巧的话,少说怼人的话,人前可以沉默,人后不要总是讨论是非,学会静观不语,更要学会珍惜,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人可以没钱,但是不能没有自信,学会建立自己的学识,学会建立自己的认知,别人在成长,如果懒 ...
-
“不会说话,一听便知”:不会说话的人,往往有八个表现,要避免
"不会说话,一听便知":做人,情商低.不会说话的人,往往有以下八个表现,要避免,看看你中招没? 一.喜欢争辩,且常常逼人太甚 争辩无论对错,针锋相对.咄咄逼人的都只能让别人产生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