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下一个周琦」?
相关推荐
-
男篮核心周琦,为何决定退出CBA联赛?球迷给出答案,且大局已定
男篮核心周琦,为何决定退出CBA联赛?球迷给出答案,且大局已定.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CBA规定球队只要给顶薪,球员就必须留队.太保障俱乐部利益,忽视了球员的选择权.全都交给市场,会有老板愿意投资长 ...
-
终于理解为什么球迷不支持周琦退出CBA联赛,看完分析,感同身受
终于理解为什么球迷不支持周琦退出CBA联赛,看完分析,感同身受.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睢冉这个人,专门挑拨球员和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善于把小事扩大化,鼓动球员离开球队.球队想发展,核心球员的稳定是必须 ...
-
周琦再次上诉!阿不都5年顶薪续约,新疆队的未来是他们的…
北京时间8月24日,据CBA官方消息,新疆男篮完成了18名国内球员的注册.具体的情况是:阿不都沙拉木D类合同(顶薪)续约5年,齐麟B类合同续约5年,唐才育(B类合同,2年).刘力鹏(B类合同,3年). ...
-
突发!彻底翻脸!周琦宣布退出新赛季!真的太业余了...
小球童 对于球的理解,我是天才 我有李宁,你有关注我吗? 今日分享 卧槽!卧槽!卧槽槽槽! 就在刚刚 周琦微博发文宣布自己将退出新赛季CBA整个赛季 周琦宣称,坚持维护球员自身的合理合法权利 希望通过 ...
-
600万顶薪!新疆队将强留周琦!他亲自下场和球迷对线…
北京时间6月10日,国内知名媒体人赵环宇的消息,据他了解,CBA新疆队会为周琦开出600万顶薪续约合同,不考虑交易.根据CBA联盟现行的注册管理规定,新疆队拥有顶薪强行留人的权利.根据之前的报道,CB ...
-
终于明白为什么周琦选择加盟墨尔本凤凰,看完分析,恍然大悟
终于明白为什么周琦选择加盟墨尔本凤凰,看完分析,恍然大悟.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优秀球员,多点去国外联赛打球的,每回国际大赛总是说国内球员对抗不行,希望这是个好的开端.希望周琦在澳洲能够打出自 ...
-
周琦退赛一年,丁彦雨航3年无球可打,幕后推手都是同一个人
今天早上周琦宣布为了维护球员自身的权益退出整个赛季,他与新疆队的纠纷从今年4月19日就开始萌芽,历时4个多月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这对周琦本人.新疆俱乐部.CBA以及中国男篮都没有好处,这场纠纷没有一位 ...
-
球队出局,周琦怒了!公开表达不满:“还要继续画饼吗?”这是要……
北京时间4月19日下午,周琦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他写下这样一句话:还要继续画饼吗,还会信吗.此前新疆队101比105不敌山东男篮,止步季后赛8强.周琦这句话引发外界诸多猜测:他怎么了?想离开球队 ...
-
盯人不紧遭绝杀,如今获得教练力挺,周琦能否扛起中国篮球未来?
周琦,这个名字在2019年夏天之前代表了中国篮球的希望,是当今唯一一个有机会出现在NBA赛场的中国人:夏天的篮球世界杯过后,他又因在与波兰队最后时刻都失误而遭到球迷们的怒斥,仿佛中国队未能出线的责任全 ...
-
刚刚!周琦宣布退出CBA!一赛季无球可打,这可能会毁了他…
北京时间8月29日,周琦发微博表示,自己将退出新赛季CBA联赛.原文是这么说的:"我宣布退出整个赛季,坚持维护球员自身的合理合法权利,这是我作为球员应负的责任,我希望通过我的事情能够让CBA ...
-
突发!整个赛季不打了!周琦宣布:退出新赛季CBA!原因曝光……
北京时间8月29日,周琦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退出CBA新赛季,坚持维护球员自身的合理合法权利.周琦写道:"我宣布退出整个赛季!希望通过我的事情能够让CBA联盟更加规范,真正做到保障球员的合 ...
-
12+23+18!怒怼网友、暗讽新疆队!周琦在网上杀疯了
全运会资格赛继续进行,北京时间5月10日,辽宁队114-73战胜湖南队,取得三连胜.辽宁小将俞泽辰砍下21分,周琦效率很高,只打了11分钟,砍下18分10篮板.网友表示:要是换算成36分钟的数据,那还 ...
-
耐克再见!周琦公开发声,主动站出来,榜样的力量!男篮一哥硬气
这一次,耐克恐怕真的会栽跟头. CBA球星,国家队成员,新疆队一哥,现CBA 第一中锋,中国篮球未来的领导者,男篮一哥周琦正式站出来为新疆的棉花站台!要知道,周琦现如今的身份是耐克的签约球员,能够在这 ...
-
退出新赛季CBA联赛引热议!周琦正式回应,球迷:要遵守规则
退出新赛季CBA联赛引热议!周琦正式回应,球迷:要遵守规则.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周琦和新疆男篮双方都不傻,篮协方面明知道"优先续约权",在法律层面站不住脚,所以骑虎难下,不愿正 ...
-
周琦退出新赛季CBA联赛,造就一个三输的局面
国内篮坛大新闻! 今天早些时候,周琦在个人微博中宣布退出新赛季,以此对抗新疆男篮高层,称要坚持维护球员自身的合理合法权利. 那到底周琦与新疆队之间发生了什么摩擦?导致落得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前几天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