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至正通宝铜钱
元代至正通宝铜钱是元朝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始铸。至正通宝铜钱钱面文字:面文“至正通宝”楷书对读,背有蒙文“寅、卯、巳、午”等,另有汉文记值。面值: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元代至正通宝铜钱铸造背景
元朝到了顺帝统治时期,已经到了元朝末期,统治97年中国的元王朝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这时顺帝的图治之志早已消失殆尽,整日深居宫中,与嫔妃嬉戏淫乐,不理朝政;为笼络人心,又时常对宗室贵族、官僚宠臣、寺院庙宇滥行赏赐;由于挥霍无度,加上各地灾荒频起,致使国库空虚,财力艰维。
顺帝遂命罢相有年的中书右丞相脱脱复出,为解决日趋加深的财政危机,采纳左司都事武琪和吏部尚书契哲笃更改钞法之建议,于至正十年(1350年)十一月,成立诸路宝泉都提举司,发行“至正交钞”,规定新钞每贯合铜钱千文或“至元通行宝钞”两贯。同时又开铸“至正通宝”铜钱,以实钞法。由于“每日印造,不可数计”,引起恶性通货膨胀,民间视交钞如同废纸,物价暴涨十倍,出现“米价贵如珠”的局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