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11)

(0)

相关推荐

  • 散文||“跨界”往事

    "跨界"往事 袁福成||江苏 在常人眼里,像我这样的中学老师奉调去主管局工作,完全是"被窝里翻身".只是单位.岗位变动而已,并没跨出教育的"界外&qu ...

  • 【感动中国】一个只有三个学生的山区学校和在这里坚守了41年的老师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 ...

  • 二十七载站三尺讲台,苦守山区教书育人,代课教师石玉山坎坷路上情无限

    每年到秋末时候,会宁山区处处呈现一片苍山绕村秋风凉,瓜果飘香红叶霜的美丽景色.最近这几天,突降的秋雨沥沥淅淅连绵不断一直在下,下的人哭天怕地.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的前一天傍晚,我给甘肃会宁老家的石玉 ...

  • 什么叫生活困苦?来果敢山区一趟就全明白了!

    因为连年战乱,百姓生计已成问题,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是其次,所以造成许多学龄段儿童失学,这不是某一个乡的教育现状,在果敢的乡下村寨里具有普遍性. 这里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道水乡大青树寨的小学,此小 ...

  • 特岗教师扎根山区多年,一师一校,他用青春无悔换得百花争艳

    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别人想着如何在北上广打拼留在大城市的时候,他们逆流而上义无反顾选择投身于西部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深深深扎根西部偏远山区,他们就是中国农村新一代的守望者--农村特岗教师. 笔者的一个朋 ...

  • 故垒萧萧(12)

    ​磜背小学老师频繁轮换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磜背山区沧桑变化的缩影.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随着几户水库移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举家搬迁到外面定居的事实被确认后,预示磜背村一成不变的定居 ...

  • 故垒萧萧(10)

    ​承接音乐教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平日就喜欢唱歌的我把这份工作当成是怡人怡己的快事,给我带来许多的乐趣,也唤醒孩提时期早就烂熟于心的老歌之熟悉旋律.<歌唱二郎山>叩击心扉,勾起童年一幕幕辛酸 ...

  • 故垒萧萧(9)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担任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开启与培芳老师拍档的旅程,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在安排老师的教学工作时,相对固定在某个年级和学 ...

  • 故垒萧萧(8)

    ​当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女同志都比较少,在磜小与我们共事过的女老师仅有聊聊几人,学校里的男老师占绝对的多数.那时候的妇女半边天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已成为天道轮回的魔咒.三十 ...

  • 故垒萧萧(7)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尘封的记忆中很难回想起达英老师是啥时候调去北小了.从残存的记忆中搜索到的信息告诉我,老领导达英师曾有过这一段经历.陈校长奉调至农场小学后,由达英师接任磜小校长职务则印象非常深刻.李 ...

  • 故垒萧萧(6)

    ​曾几何时,如今的学校已是故垒萧萧,高出人头的芒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长,从山上到山下,从墙内到墙外--在目之所及都是芒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有故事,值得回味值得追忆! 那年月,刚三十出头的我, ...

  • 故垒萧萧(5)

    ​定格在脑海里的不只是那清新的甜酸辣味道,还有象征曾经的辉煌.值得永远纪念的那幅字画. 学校教师宿舍二楼,在公厅的楼梯口处,挂着一幅配有条幅对联的画,条幅对联是依据画面内容的文字浓缩,那个年代就流行这 ...

  • 故垒萧萧(4)

    ​新学年开学伊始,随着新校舍的启用,续写磜小故事的史册,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目睹校园内高低不平.教室外坑坑洼洼.操场上土堆林立的现实,如此半拉子工程居然顺利通过验收,竟然畅通无阻地移交给学校 ...

  • 故垒萧萧(3)

    ​总而言之,高处不胜"渴"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终于有一天磜背村通了自来水.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密切关注着校园对面的山头上,建设中高高在上的压力水池日渐完工,想象着自来水通水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