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封面:MIT“人造肌肉”可提起自重650倍物体,伸缩10000次,原理却很简单!
相关推荐
-
软体机器人?他能像大白一样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吗?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提到机器人,可能大部分人会想到的是那些机械的外壳.冰冷的金属.像星球大战里的See-Threepio(C-3PO),又或者想到了首个具有公民身份已经能够半开玩笑的索菲 ...
-
3D打印合成肌肉:比人类的强3倍,可提起1千倍自身重量
人造肌肉视频 据南极熊了解,这种3D打印的人造肌肉具有十分强大的"内在伸缩能力",应变密度是有机肌肉的15倍(奥秘是其中均匀分布了以微泡形式存在,带有乙醇的硅橡胶基质),但本身密度 ...
-
日本的机器人有多科幻?全身没有电机齿轮,只依赖“肌肉 骨骼”
提起机器人,我们印象里无论是美国波士顿动力研究出的可以跳舞翻滚机器人,还是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管家,它们虽然可以做到模仿人类行走或者一些诸如摔倒起身等复杂的动作,但是它们无论如何仿生人类,我们看起来都是 ...
-
【专业讲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骨科假肢的理想材料
在过去的5至10年中,在假体生产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轻金属合金无疑成为技术上的最大飞跃.现代假肢设备可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至少部分补偿其缺失的肢体并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对于一些从事体育活动的客户而言,甚 ...
-
机器人“增肌”不靠蛋白粉,人造肌肉了解一下?
在人体的种种组织中,肌肉是其中的关键一类.肌肉的体积不仅仅关系着人的外表,在日常活动时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进行关节运动时,还起到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能用两只小脚稳定住庞大身躯. ...
-
超级“人造肌肉”问世,可提起超自重一万倍以上重量,木质素结合橡胶使大规模制造成为可能丨专访
20 毫克的样品,直接挂载 205 克的总重量上,当应变达到 30% 时,居然可以举起超自重一万倍以上的重物.人造肌肉材料在执行器.机器人和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可谓超乎人类想象. 视频 | 热或电动可编 ...
-
三个月内连发2篇论文,鲍哲南课题组新发现可承受5000倍自重的人造肌肉
7 月 2 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鲍哲南课题组博士后研究员郑雨晴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Science 上发表了与"全光刻无刻蚀工艺"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到三个月,鲍哲南课题组再 ...
-
《ScienceRobotics》封面发布,超薄人造肌肉打造美轮美奂机器人蝴蝶
导读 近几年来,打造一款纤细.柔软.灵敏且耐用的人造肌肉,是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话题.也不乏各大名校开发出来各种驱动的形式的人造肌肉.近日<Science Robotics>封面发布了一款来自 ...
-
《Science Robotics》发布人造肌肉仿鳗鱼软体机器人,可柔软、静默的潜伏在水底
前言 探索水下生物,一直是很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但探索水下生物的工具似乎成为科学家们的一大难题,无论是人类潜水.大型潜水机器人都会在无形中惊动水下生物,让我们看不到水下族群原本的面目.所以,研究出一 ...
-
让“人造肌肉”更灵活的方案:从DNA“超螺旋”结构找灵感
更强大.更灵活的"假肢"方案. 来源丨The Conversation 作者丨Geoff Spinks 编译丨科技行者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堪称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而通过模拟 ...
-
中国团队新冠肺炎治疗又一进展:发现新候选药物,荣登 Science 封面
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是导致全球 COVID-19(冠状病毒病 2019)爆发的病原.目前尚无临床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 COVID-19 的感染,科学家们 ...
-
【Science封面】证实40年前假设!植物脂肪酸诱使真菌相互共生,并是植物登陆的关键
大约在4.5亿年前,植物从水中到陆地上的迁移需要获得许多重要的新的特性.在1980年代,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植物-真菌共生可能起源于植物早期登陆时期.但是该假设一直未能得到证实.2021 ...
-
Science封面:中国科学家用塑料瓶剪纸制作柔性机械手,可实现毫米级精确抓取
提到塑料瓶和剪纸,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小时候的手工课? 你敢信吗?就是这两样简单的东西,居然登上了顶级期刊<Science>的封面! 中国科学家杨溢,将塑料瓶和中国剪纸艺术结合起来,研发出一款 ...
-
颠覆性进展!Science封面文章:仅需5秒,像加工高分子一样,加工玻璃!
玻璃是21世纪最重要的高性能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涵括包装.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子设备,再到医学.高通量数据传输设备.光学和光子学等各个领域.据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玻璃超过1.2亿吨,主要用于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