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集合】你一定想知道你的研友们都在做什么

#睡前背点心理学#

已经进行到第48天了

目前已经累积打卡9000+次了

这是截至到目前排名前十的截图

(你有上榜吗?)

打卡次数排行榜

获赞次数排行榜

积分排行榜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种排名方式,显而易见,最有意义、最难获得较好名次的是第一种【打卡次数排名】。目前仅有两位小伙伴(Ciar、寻找暨大小伙伴)自“睡前背点心理学”活动第一天起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PS:Ciar本人也是会在我没有更新每日一练时每天在后台催我的那个。(认真勤奋的态度,日月可鉴)

在此也要批评一下偷懒的小伙伴了

还记得老赵的诅咒吗?

【坚持睡背的天数就是你专业课的分数】

▼睡前背点心理学250天计划时间轴

睡前背点心理学—合集

5月21日——5月29日 点击图片更清晰

5月21日  打卡第39天

精选打卡日志

@lssing baby

一、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特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色彩。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古诗就表达了当时诗人的心情状态。

二、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例如: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生气的时候,拍案而起。相对于心境来说,激情有特定指向性,并带有明显的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

三、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所以应激一定是突发性事件,例如天灾人祸。人在面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积极的:急中生智,例如;在路上开车时看到前面有人,急忙踩刹车;一种是消极的:惊慌失措、意识狭窄,

例如:新老师第一次上讲台,大脑中一片空白。

5月22日  打卡第40天

精选打卡日志

@班杜拉的充气娃娃

5月23日  打卡第41天

精选打卡日志

@代梦翔咿呀

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

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受到评估,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情绪变化是由生理状态,环境刺激, 认知因素(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共同引起,其中认知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作指导,在情绪活动中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利益关系。

初评价:确定刺激事件与自身有利益关系,经验起决定作用(例如:每天9.01分公众号提醒打卡,思考是否应该坚持)

次评价: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行为的反馈(例如:思考过后,觉得“总有一天会感激现在的努力”,于是每天义无反顾。)

再评价:对刺激事件和对行为作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例如:打卡完毕后,看着自己的总结,考虑完成的如何,考虑效果怎样。)

5月24日  打卡第42天

精选打卡日志

@wuxinyu

*维度理论比较混乱,看梁建宁的《心理学导论》上的图会容易理解一些。

冯特的三维理论可以看作xyz坐标系,每条轴的两端对应相反的两种情绪。

记忆栗子:你参加一个比赛,赛前紧张(#松弛),比赛结果出来发现得奖了,很激动(#平静),后面的一周心情都很愉快(#不愉快)。

施洛伯格的三维理论是倒锥体的,见图。

这个分界就没那么清晰(个人感觉),我大概这么理解:

①以个人愉悦程度划分(这个除了普拉切克其他的人的三维理论都有这个分类),开不开心啊~

②对周围的态度——是予以关注还是拒绝甚至厌恶

③上述两类情绪的强度——激活水平,最底下就是睡

眠状态,越往上应该程度越强

普拉切克的三维模型图形像是一条抛物线旋转一圈形成的(所以叫啥?求解答)

这个实在是复杂——

和切西瓜一样竖着切4刀,然后横着切2刀,每吃一扇你就会有拥有对应的情绪。如果你想逐一感受不同的情绪,就转圈吃;如果想感受同一情绪的不同强度,就竖着吃;

如果想精神分裂忽喜忽卑,就按对角的吃……

拉塞尔的环形模式还比较好理解,就是平面坐标系嘛,根据愉快还是不愉快和强度划分即可,就是注意强度的两端是中和高,没有低

伊扎德的四维理论——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彩;紧张度表示生理的激活水平;

激动度或重叠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景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情绪是分化的,有十种独立的情绪。其分化是为适应生存。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5月25日  打卡第43天

精选打卡日志

@晚迎

应该分阶段来考虑

基础阶段:难度较小─需要较强的动机─为了不让学习生活过于松散,习惯努力的状态。

强化阶段:难度中等─需要中度强度的动机─压力与努力达到基本对等的水平。

冲刺阶段:难度较强─需要较低强度的动机─知识体系基本形成,查缺补漏的阶段。

长远来看 就是保持较低动机

短期来看 就保持每天较强的动机

5月26日  打卡第44天

精选打卡日志

@Z我就是鞠香归啊-

动机理论:心理学家对动机一般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性的解释。

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是人做事的动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本能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本能(力比多)与死本能,他们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动力。

5月27日   打卡第45天

精选打卡日志

@初芝

P=D*H

驱力减少理论不能解释一些行为,为什么一些人可以通宵达旦的工作,为什么政治家可以在监狱里绝食数日,在这些行为中,驱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P=D*H-I

比如你想追一个女神,女神想考北大,你也想跟着考。可是你的学习习惯不好啊,不记笔记,一看书就困,学习强度不够。还赖床(抑制因素),慢慢你的有效行为潜能就会降低,驱力会减少。

P=D*H*K

就在你快要放弃考研的时候,女神突然送了你一本心理学考研高而基,你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理论通俗易懂,顿时坠入知识的海洋。

关键女神还给你鼓励每天和你一起学习。外界诱因太大,你的驱力变大,你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强度变大,就决定了你的保持学习的潜力很大。

5月28日   打卡第46天

精选打卡日志

@wendy

韦纳归因理论:

三维度分别是: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四个因素:能力、运气、努力、任务难度

能力和运气的归因属性

能力属于稳定性、内部、不可控因素

个体通常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是因为自己有这个能力)

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个体通常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运气不好,没碰到自己会做的题)

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如:比赛获得第一名,是通过了自己努力而得来的成绩)

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它也可以做个体失败的归因

(如:考试没考好是因为题目太难)

5月29日   打卡第47天

精选打卡日志

@wuxinyu

搬运一下唐僧师徒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对应——

1.生理需要——【猪八戒】

吃、睡、性,很容易理解

2.安全需要——【沙僧】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爱和归属的需要——【白龙马】

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西海龙王上天告忤逆,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4.尊重的需要——【孙悟空】

5.自我实现的需要——【唐僧】

西天取经,普度众生


除了小伙伴们精彩的打卡内容,而且最近斑比老师还发现了有些小伙伴的打卡内容是关于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求助。我想说尽管【睡前背点心理学】活动是严谨的学习社群,但是看到小伙伴们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氛围还是挺感动的。

表白每一位小伙伴的参与,希望你萌继续积极打卡,共同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