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锛三斧四锯半年,刨子一辈子学不完”,啥意思?

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而作为汉语成员之一的俗语,虽然通俗易懂,低调内敛,但其同样包罗万象,其中有讲民俗民风的、修身齐家的、为人处世的、猎渔稼穑的、生活经验的等等。时至今日,俗语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这句俗语“锛三斧四锯半年,刨子一辈子学不完”

其描述的不仅仅是木匠工艺的高深,而要想学会使用这四种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这种工具却需要一辈子去学习!那么这句俗话有没有道理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锛三斧四锯半年

提起这三样木匠所用的工具,就不得不提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了,其被后世之人称为“百工圣祖”。其靠着自己巧夺天工的手艺为自己博下了不朽的声名,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鲁班书》这个传世珍宝。

锛是木匠常用的一种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头。一般是双刃,一刃是横向的用于削平木材,另一刃是纵向的用于劈开木材。一般用于去除树皮或加工成大概轮廓的粗糙加工。其看似形同斧头,却又不相同。

如果不能熟练的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使用锛修整木料的过程中,锛子挥舞的方向正朝腿部,因此民间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耍锛不留神,光照腿上寻”。

早在几十年前,造屋所需要木制的柱、梁、檩、椽、房朳板、斗拱等都离不开传统的“锛”。时至今日,随着现代技艺的发展,造房大都用钢筋水泥、预制构件,不但快而且坚固,优势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锛这种工具慢慢的就被新木工“淘汰了”。

斧子这种工具也是比较实用的工具,其一端方形实心可当做锤子使用,一端有刃可用于劈坎。当然,这斧子并不是用来劈柴的那种大型斧头,这种比较小巧。但是想要熟练使用斧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用斧子将木料砍、削成想要的形状是非常之难的。民间众人曾用这么一句俗语来形容斧子的难学难用:“快锯不如钝斧,一世斧头三年刨”的说法。

再来看锯。锯的功能一般用于截断或者截短木材的。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也很少接触到锯。使用过锯的都知道,要想快速的锯开、锯齐木料并不容易,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把锯条“折断”。

因此民间的老木匠口中就流传有这么一种用锯口诀,叫做:“鞭打快牛,锯使两头;轻提条,欢杀锯,锯锯不跑空”。所以使用锯,要稳、要准。当然!就算是年龄大的老木匠也不敢说自己锯出的木料有多齐整,所以就像锛和斧子一样,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使用的,最少也要半年之久,才能使用得当。

刨子一辈子学不完

刨子才是真正考验木工师傅技术的工具呢!其由刨刃和刨床两部分构成。刨刃是金属锻制而成的,刨床则是木制的。其作用于木料的粗刨、细刨、净料、净光、起线、刨槽、刨圆等方面的制作工艺。

最为重要的是,刨子能把弯曲、不平的材料去弯存直,以达到“劣材巧用”的目的。学会用刨子并不容易,就算一个技艺精湛的老木匠都不敢说自己能够完全掌控刨子,只能说“活到老,学到老”慢慢的摸索完善。

虽然说使用刨子很难,甚至需要一辈子去学习,但是老祖宗还是留下了使用刨子的入门口诀:“立一卧九,不推自走;立一卧八,费力白搭;长刨刨的叫,短刨刨的跳;前要弓,后要绷;肩背着力向前冲”。当然!这套口诀虽然流传下来了,仍然需要后人去亲自实践总结!

你认为俗语“锛三斧四锯半年,刨子一辈子学不完”的说法靠谱吗?不妨发表一下你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