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0)

相关推荐

  • 山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山药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又名: 薯蓣.处方名: 山药.怀山药.淮山药.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平.功效: 健脾胃,益肺肾.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妇女白带;肺虚久咳.肾 ...

  • 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含有麦冬的5首经方(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的现代临床有效医案,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结合麦冬功效的本草文献研究,探索5首经方中麦冬临床应用的常用剂量.功效作 ...

  •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

    薯蓣丸中山药.大枣.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兼以渗利:阿胶.干地黄.芍药.当归与川芎,属于相须配伍,增强滋补阴血,兼以活血行气:桂枝与防风,属于相须配伍,辛温透散 ...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薯蓣.山芋.诸薯.山藷.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毛条. [来 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根. [成 分]块根含皂甙.粘液质.淀粉.胆碱.糖 ...

  • 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499 期 作者:杨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钱秀华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 ...

  • 『古方新解』临床使用完带汤应遵循原方剂量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上卷·带下>,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所创,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笔者在临证过程中遇到带下患者,每多以此方施用,但疗效平平.后查看原著,见方后云:"二剂轻,四 ...

  • 『古方新解』小青龙汤的剂量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 ...

  • 『古方新解』刺五加新用法

    刺五加具有补中益气.益智安神.扶正固本之效能,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肾虚咳嗽等症,久服具有"轻身耐老"之效.自古就有"宁得一把五加,不 ...

  • 『古方新解』剂量有别 主治各异

    摘要:经典著作<伤寒论>用药不过数十味,组方不过百余个,但疗效之显著令人折服.究其原因与仲景选药之精当,配伍之严谨不无关联.本文通过对其中七对组方相同但药量不同的方剂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