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七)脉象与表里
相关推荐
-
基本知识和概论
一.基本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连腰肾,和肾相连.经别散布于心.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足太阳膀胱腑:膀胱,气化津液.居于下焦,气是通过太阳之经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所以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1)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这一条,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病提纲症. 提纲症,意思是,凡是该经为病的,大多会有提纲描述的症状.因此,太阳病,基本上都会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提纲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五)脉象与四时
[原文]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当医生,一定要能分阴阳,能分阴阳的医生就是好医生,很多医生是不会分阴阳的,西医就不会分阴阳. 寸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二)表里缓急
[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瘤疾也. 在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霍乱
在正式进入之前,倪海厦老师是把伤寒霍乱篇放在金匮来讲,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六经辨证很清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后面就多了一个金匮,因为当初的伤寒和金匮,还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书,后来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霍乱
夏天很热,湿热很盛,流汗多,为了解暑热,坐在冷风下,吃冷凉东西,由于湿热炽很盛,影响了肠胃的蠕动,这样造成了肠胃的负担,不消化,食物在肠胃里发酵,而引起了上吐下泻,这样也是引起霍乱. [原文]伤寒,其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霍乱
原文: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这是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霍乱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霍乱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这里是说里症之吐利好了以后,如果病家还有身痛等表症时,我们就该帮他解表,解表用桂枝汤就可以了. 病人有身痛,有以下几种情形: 痛在皮肤→麻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霍乱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上四味,以水三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里总共有113个方剂,这么多的方剂,可能要记住,还真是有点难度.倪海夏老师给我们一个总结,帮助我们记忆. 113个方剂,实际上,只有3个方剂: 一.辛散→麻黄.桂枝→袪寒 二.寒泻→石膏.黄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