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世界“非洲篇”8」突尼斯:“北非之角”一瞥

地中海海面波光粼粼……

突尼斯海峡霞光缕缕……

我是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乘飞机穿越地中海前往突尼斯的。

海边露天咖啡厅

突尼斯(TUNISIS)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与意大利近在咫尺,仅隔突尼斯海峡。为此,突尼斯既有非洲特色,又有地中海风情,还有欧洲文化,更有阿拉伯气息,有“北非之角”、“地中海的明珠”之称。1979年突尼斯旧城连同郊外的迦太基遗址同时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突尼斯”既是国家的名字,又是首都的称谓,其名字来源于腓尼基人所崇拜的“塔尼斯”女神的名字。塔尼斯是一亮丽的女神,腓尼基人相信她能给人间带来光明、幸福和安康。

突尼斯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公元9世纪初腓尼基人就来到突尼斯湾沿岸劳作,由于时代久远,“塔尼斯”演变成了“突尼斯”。

从突尼斯城驱车东北行17公里,我来到驰名于世的迦太基古城遗址。

迦太基遗址

当站在废墟之上时,感叹万分!这里实际上是一座古城,现在已夷为平地,只留下瓦砾、墙根和断柱,城的迹象一点都没有了。

公元1000多年前,腓尼基人从黎巴嫩西海岸飘扬过海,来到突尼斯,发现这里地势险要,又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于是在这里建城。当时腓尼基人建城围地300多公顷,城墙长34公里、高13米、宽8米。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剧场、住宅等,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迦太基城,并成立了迦太基王国,而且非常强大。后来,王国遭到罗马帝国入侵,历经上百年的战争,迦太基王国屡屡战败,最后罗马人纵火焚烧了迦太基城,昔日的泱泱强国转瞬成为一片废墟。我站在破废的迹址上沉思,那山坡上的旧根基、残断柱、乱瓦石,伤痕累累,述说着难以忘怀的不堪历史……

据介绍,罗马人烧毁迦太基古城后,又在废墟上重建,然而新建的城又重新毁于战乱,又成为一片新的废墟,现在只保留了遗址北部山丘上的一座教堂。

迦太基遗址废墟还包括著名的安东南浴池。当我走到这里看到硕大的面目全非的浴池废墟后,震撼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怎会修建了这么宏大的浴池呢?翻译介绍:“浴池占地3.5公顷,分布着贮水、渡槽、洗浴、健身、游泳、更衣等上千个房间,从残墙上依稀可以分辨出来。按照古浴池的排列,安东南浴池的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三。”

迦太基遗址附近的风景非常之美,这里是突尼斯东北郊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其中,蓝白小镇西迪·布·撒以德是地中海沿岸的一颗明珠,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

阶梯咖啡厅

来到蓝白小镇入口,首先参观了小镇一端爱尔朗热男爵豪宅。男爵是一位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既精通器乐、绘画、建筑,还是一位成功的金融界人士。我走进大楼,里面有水池、小渠和音乐厅。屋内展示了他所用过的器乐和绘制的油画,艺术水平之高让人赞叹。他英年早逝,留下了大笔遗产。1991年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从国家财政拿出400万美元买下这座豪宅,供人们观赏。

蓝白小镇坐落在地中海岸边,紧靠爱尔朗男爵宫。踏着石子小路,穿行在窄小的街巷,两旁住宅均是白墙蓝色窗门,蓝色象征和平、安定。看上去,蓝白相间,十分雅致。街心高处有一“阶梯咖啡馆”,生意兴隆。我拾阶而上,看到咖啡馆内皆是炕席式坐位,可躺在上面吸阿拉伯水烟。老板娘介绍,时下网上对她们这家咖啡馆炒得很火,甚至把“阶梯咖啡馆”说成了“草席咖啡馆”,召来很多人光顾。

情滿小巷

蓝白小镇被突尼斯人誉为世外桃园,可以称北非最美的小村落,始建于13世纪,多是西班牙人逃来在这悬崖之上安的家,所以此小镇具有安达路西亚风格,所有的院门、窗户都是蓝色。而院门都有三个门环,左为男用,右为客人用,下环为小孩用。院墙上飘扬着丁香花瓣。我沿巷走向海边,一场细雨突降,雨中游赏,别有情趣。街道的尽头,有几棵大树,枝叶繁茂,一家“海岸露天咖啡馆”坐落在此,顾客不断。我在此小歇,边喝咖啡边欣赏大海,其乐无穷。据介绍,中国国家领导人到突尼斯,曾在此小坐,于是这家咖啡馆火上加油,更火爆了。“海岸露天咖啡馆”和“阶梯咖啡馆”都是知名咖啡馆,在当地一个称“拉阿因咖啡厅”,一个叫“沙巴汉咖啡厅”。

突尼斯市由新城区和旧城区组成,有100万人口,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所在地。

国家大剧院

汽车开到新城区最繁华的布尔杰巴大道,仿佛进入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挤身在人流中,并没有感觉这是非洲。

主街道

因为在大街上很少看到长袍男,很少见到披沙女,更难寻到黑人的面孔。后经询问得知,突尼斯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文化等方面的侵袭、影响、渗透,故而很多习惯已不同于非洲本地。就人口结构而言,这里90%为阿拉伯人,其余是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这些都说明突尼斯早已“欧阿化”。布尔杰巴大道两旁是密集的商店、饭馆、咖啡厅,还有国家大剧院和法国大使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尤其遇到节日、假期和突发事件,这里成了集会的场所。我在布尔杰巴大道和钟塔旁及内政部大楼外,看到了很多铁丝网。突尼斯的独立广场紧靠老城区,处在市的西南部,当我赶到这里,同样是军车和铁丝网包围。

独力广场

独立广场和政府办公大厦并不宽敞和雄伟,被挤在一处很狭窄的闹市区。广场上冷冷清清,少有行人,只有大批军警把守。

我穿过一座老城门,进入老城区,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老城门

老城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值得一看的。当地人称老城区为“麦地纳”,意为“城中之城”。突尼斯市的老城区由阿拉伯人所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古城。城的中心为宰图纳清真寺,街道以此为点向四周扩展。但街道并不规范,弯弯曲曲,狭窄不平。如若不是当地人带领,十有八九会迷路。我只进入一小段窄路就不知去向,没有向导,根本转不出来。

老城区的窄巷

突尼斯,厚重的世界遗产价值连城……

突尼斯,悠久的传统文化瑰丽多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