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习读】四逆汤

(0)

相关推荐

  • 中寒之治

    中寒是指寒邪伤于脏腑.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脏阴之气上泄),阳气未入(阳热之气未入于内),故卒然痛死不知人(如脐腹疼痛等),气复反则生矣." ...

  •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伤寒论临床十讲]厥热胜复证 厥热胜复严格来说是一个热型,以这种特殊的热型而命名这个证候其表现为四肢厥逆与发热的交替出现. 厥阴病之所以容易出现寒热错杂证是有几个原因的,首先,人体经脉相连,如环无端, ...

  • 少阴寒化证 四逆辈 淋证

    四逆汤加减治疗淋证医案案例. 1.白某,女,63岁.反复尿路感染5个月,尿频,色清,尿后小腹胀坠不适,气短,说话稍多则累,舌淡赤胖润,脉弦稍数,寸弱.此证小腹胀坠不适,气短,说话稍多则累,显见大气下陷 ...

  • 【伤寒论】390条,【医案】发热形寒,桂麻各半汤,【汤头歌诀】加减葳蕤汤,【中药】黄柏

    . 不读伤寒不知辩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 凡有医术者皆吾师:积沙成堆汇水成海. 沦陷 王靖雯不胖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导读]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 ...

  • 【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 [原文]里水[1],越婢加术汤[2]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水气:25)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 ...

  • 【经方习读】薯预丸

    薯蓣丸<金匮要略> [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1],薯蓣丸主之.(金匮虚劳:16)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2]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劳 麦门冬 芍药 ...

  • 【经方习读】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 [原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咳嗽上气:8)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 ...

  • 【经方习读】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伤寒论> [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近之则痛剧[2],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金匮湿病: ...

  • 【经方习读】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经方习读]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伤寒论> [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1],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伤寒论:35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 黄 ...

  • 【经方习读】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 [原文]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1],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金匮痰饮:18) 注释: [1]利反快:指下利后腹部反轻松爽快.快,即爽快. ...

  • 【经方习读】苇茎汤

    [经方习读]苇茎汤 [原文]<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千金>方)) 千金苇茎汤方 古代剂 ...

  • 【经方习读】生姜甘草汤

    [经方习读]生姜甘草汤 [原文]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千金>方) 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

  • 【经方习读】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要略> [原文]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疾以发渴者,亦治劳疟(金匮疟疾)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四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