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I | 海拔对生物地理分区(bioregionalisation)的影响——以中国-喜马拉雅植物...

导读

生物地理(或区系)分区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指根据生物类群(科、属、种等)在空间上的分布,将全球或区域生物区系划分为不同等级生物地理区域(界、区、亚区等)的过程。生物地理分区有助于理解不同生物区系的起源及其演化关系,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规律,是许多大尺度生态和进化研究中比较分析的基本单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基本的空间框架。从早期重视类群(尤其是特有类群)地理分布的定性研究,到基于物种组成相似性的定量研究,再到近年来的纳入生命之树包含的系统发生和演化信息的定量研究,生物地理分区研究不断发展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山脉区域包含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一半以上的地区,备受关注,但是海拔因素对山脉地区区系分区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之端团队以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为研究案例,揭示海拔因素对生物地理分区的影响,整合系统发生和海拔信息提出新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方案,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生物地理学主流期刊Journal of Biogeography上。

▉  原文信息

▉  正文

高山区域地形复杂,海拔梯度大,不同海拔梯度的物种组成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类群的进化历史也不一样,对于海拔梯度大的山脉区域的植物区系分区研究,海拔是不可以忽略的影响因素。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地形、气候多变,是我国乃至世界垂直生态序列最完整的地区,在极小的地理区域内涵盖了森林、灌丛、高山草甸、高寒荒漠等多种植被类型,物种的组成成分随着海拔的变化发生变化,是讨论海拔因素对植物区系分区研究影响的理想区域。本研究重建了中国-喜马拉雅及其邻近区域的物种级系统发育树,更新了该区域县级水平的物种分布数据,基于系统发生相似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海拔层次的区系分区,揭示了海拔因素对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的影响,提出了新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  结果

基于数据集A(包含19,313个物种的系统发生树和550,451条1° × 1°网格分布数据),选用系统发生贝塔相似性指数构建网格间相似性矩阵,并采用了UPGMA等级聚类方法聚类和NMDS方法排序,得到考虑系统发生关系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结果,包括3个地区,8个亚地区。(I)云南高原地区:Ia 滇东亚地区,Ib 滇西南亚地区;(II)横断山地区:IIa 洮河-岷山亚地区,IIb 南横断山亚地区,IIc 滇中亚地区;(III)东喜马拉雅地区:IIIa 藏东南亚地区,IIIb 北横断山亚地区,IIIc 三江峡谷亚地区(图1)。

图1 考虑系统发生关系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方案。图(a)区系分区结果地图,(b)聚类结果图,(c)排序图。I、II和III代表不同的地区,Ia、Ib、IIa、IIb、IIc、IIIa、IIIb和IIIc代表不同的亚地区。相同地区和亚地区用相同的颜色和编号表示。

针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海拔梯度大、地形复杂多样、区系垂直变化大的特点,本研究将数据集A以1,000 m为单位分成9个不同海拔梯度的数据集。基于系统发生树和物种分布数据,利用9个不同海拔梯度的数据集,分别得到9个区系分区结果(图2),并将得到的区系分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海拔对于区系分区确实有较大影响,该地区的101个网格中有81个网格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分区方案中所属的地区或亚地区发生了一次以上的变化,且这些网格主要位于亚区的分界线和/或者海梯度较大的地区。

图2 基于不同海拔梯度数据集的9个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结果。(a)0 m以上(数据集A);(b)0–1,000 m(数据集B);(c)1,000–2,000 m(数据集C);(d)2,000–3,000 m(数据集D);(e)3,000–4,000 m(数据集E);(f)1,000 m以上(数据集F);(g)2,000 m以上(数据集G);(h)3,000 m 以上(数据集H);(i)4,000 m 以上(数据集I)。每个地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亚地区。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网格的编号。黑色的线是根据数据集A获得的亚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频次最高的原则,将所属的地区或亚地区发生变动的81个网格分别划入相应的亚地区,结果显示,8个网格所属的亚地区发生了变化,最终得到基于系统发生和海拔因素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方案,包括三个地区:(I)云南高原地区:Ia 滇东亚地区,Ib 滇西南亚地区;(II)横断山地区:IIa 洮河-岷山亚地区,IIb 南横断山亚地区,IIc 滇中亚地区;(III)东喜马拉雅地区:IIIa 藏东南亚地区,IIIb 北横断山亚地区,IIIc 三江峡谷亚地区(图3)。

图3 基于系统发生和海拔因素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区方案。红色的线是吴征镒等(2010)提出的分区系统中地区和亚地区的分界线。三角符号表示的是8个变动的网格。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是山脉(24 阿尼玛卿山,26 巴颜喀拉山,27 岷山,34 唐古拉山,35 冈底斯山,36 念青唐古拉山,37 喜马拉雅,38 伯舒拉山,39 怒山,40 他念他翁山,41 高黎贡山,42 云岭山,43 沙鲁里山,44 大雪山,45 邛崃山,46 五莲山,47 乌蒙山,48 哀牢山,49 无量山)
▉  结论

研究发现海拔因素对山脉区域生物区系分区存在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更精细的区系单元的划分上,如地区、亚地区的划分和边界的识别。通过整合系统发生和海拔数据得到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分区方案,包括三个地区和八个亚地区。本研究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分区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强调了在具有大的海拔范围的山脉地区生物区系分区研究中纳入海拔因素的重要性。

本文编辑:

刘赟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山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和形成机制

(0)

相关推荐

  • 寻找喜马拉雅深处神秘泉水,海拔5000多靠近印度,居然被警察护送

    寻找喜马拉雅深处神秘泉水,海拔5000多靠近印度,居然被警察护送

  • 喜马拉雅深沟探秘之二 | 亚东沟

    喜马拉雅秘境深处,藏着许多条沟,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这些沟沟里,吹向高寒的青藏高原,冷暖气流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多处神奇的地貌,这些地方大都是山顶白雪皑皑,山下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瀑布横流,温 ...

  • 喜马拉雅四大名沟~亚东沟(二)

    过去喜马拉雅山只在我们的地理课本中,那时候感觉它离我们那么遥远,也未曾想过有一天我会离它这么近.这次的进藏之旅就是去看喜马拉雅山的四大名沟(亚东沟.陈塘沟.樟木沟.吉隆沟),走进每一条沟你都在我的眼前 ...

  • 山菅兰

    摄影:大山(网名)先生 山菅兰 山菅,学名:Dianella ensifolia (L.) DC.,别称山菅兰.山猫儿.交剪草.山兰花.金交剪.山交剪.桔梗兰.为百合科山菅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 ...

  • 世界地理分区之亚洲篇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位于亚欧大陆上,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亚洲的总面积达445 ...

  • 世界地理分区之欧洲篇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地地中海与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 欧洲总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仅仅比大洋洲的 ...

  • 世界地理分区之美洲篇

    美洲位于西半球,地理分区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总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 ...

  • 世界地理分区之非洲篇

    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全称阿非利加洲.总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人口约10 ...

  • 世界地理分区之大洋洲篇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

  • 带你了解中国的七大地理分区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 一.华北地区总面积59.6万平方公里,华北地区也是最靠近祖国心脏的地方,因为首都北京就在这里.包括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中部. 华北地区(面积:59.6万平方公里) 二.东北 ...

  • 七年级下册“生物 地理”期末预测卷,参考价值极高,建议存下

    生物和地理都是上了初中以后才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众所周知,上了初中后会新增添几门课程,生物地理就是其中的两门,虽说在中考中占分比例并不高,但是需要大家掌握的重点内容却是非常多的,这也是大部分孩子觉得学 ...

  • LSEB动态 | 铁杉属进化和生物地理历史研究新进展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地理分布模式之一,这种间断分布很可能是第三纪更广阔分布的残余分布,是迁移扩散.物种灭绝.物种形成.地理隔离.趋同进化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产物.陆桥的存在,比如白令陆桥, ...

  • 中国地理分区图

    中国地理分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