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虚伪的代价

图:Paul Gauguin

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自古以来都有类似的说法,大意是说,不要在愚蠢的人身上浪费时间,试图跟他们辩论讲道理,相反,应该顺着夸,让他们继续活在幻觉里。更何况,忠言逆耳,指出别人的错误或者不足从来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对粗鄙有深刻的印象,熟人社会的那种“毫无距离感”令人窒息。直言不讳,万物显形。比如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眼睛不好使的一律都会被叫成“青瞑”(瞎子),再加个名字以示区分。胖的矮的就更不必说了。大人小孩都这么叫。大家几乎都不富裕,所以在言语中都尽显势利,也可以说是务实,相亲就跟商务谈判一样,讲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村人很少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命,擅长苦中作乐,拿别人的短板寻开心,也绝不会放过自己。“青瞑栋”他妈问,我们家阿栋这眼神不好使可咋办啊。大家一致表示,这眼神不好使厉害啊,给人算命明显有说服力。“青瞑栋”他妈听了哈哈大笑,也赞同是条路子。

可以想象一下,文明的大都市里,走到哪里,阿栋和他妈妈都会感受到加油和鼓励,大家都夸阿栋的眼睛有他自身的特色,没有人敢说眼睛这么瞎以后怕是挺麻烦,更不敢开玩笑说长大了我看也就只能去当算命先生。

温馨,怡人。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文明了,价值多元,审美多元。但事情很明显已经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人间所有的脆弱都能得到安慰,所有令人难以接受的短板都被滤镜美化。学校为了不伤害孩子不再公布成绩排名,假装大家的学习能力一样好。情感博主们绝不敢指出或许问题的根本是你不够优秀。穷、胖、丑这种刺眼的字眼很快将在公共领域绝迹。处心积虑讨好消费者的商家早就洞察到这种氛围,无论你是谁,你就是最美的。虚伪之风吹得众人陶醉。每个人都像孩子一样被哄着,人人都看得到外界的真实,唯独看不清自己的处境。

主流的话语粉饰与现实的残酷彻底割裂,最终那些迷失其中的弱者将受到最严重的伤害,他们是全面虚伪的代价。

一个学生不知道自己成绩很差,不会有迫切的动力去拼搏。

一个在感情中屡屡受挫的人或许从未认真审视自己,是不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呢。然而如今贴标签是如此方便,什么渣男啊绿茶啊,给对方贴上标签后,自己被衬托得一干二净,是需要被抚慰的受害者。因为真相总是令人难以接受,真话刺耳,各种情感毒鸡汤也都在顺着人性的弱点去抚摸,说出你想听的,网上再那么一抱团,就很难再走出去了。自身的缺陷不仅被无视甚至被当成个性。结局毫无悬念。

无论长成什么样,首先都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是自信的前提,如果愿意积极点,能比较容易发现可以进步的空间,即便无所谓也不要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如别人说的那般美貌,以为广告里说你本来就很美,你还真的就信了。大家都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幻觉和真实之间徘徊,人才会变得自卑敏感,别人就更不敢跟你说实话了。真正认清自己,反复确认之后,无论处境如何,人都会更踏实一点。

不要听信那些赞美贫穷的鸡汤。出身贫寒不是你的错,甚至是一种不幸,但赞美就是一种残忍了,除了自我怜悯之外毫无用处,而自我怜悯是毁灭自己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因为受害者心态会把自身所有缺点都合理化。

比赞美更有害的是让你内心滋生愤怒的那种论调,是命运让你变成今天这样,是社会让你变得如此卑微,自己无辜无助,是时代的韭菜是牺牲品。这么下去,人只会在自暴自弃中完成自我实现预言。

其实整个人类历史,人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历史并不长。无论中外,都有着漫长的依附意识的历史,但一旦有了这种自我意识,从反思和争取个人权利开始,演变到今天,文化层面上就是鼓励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是应该做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错没有。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只要还存在于社会,还要跟这个社会的其他人打交道,那么无论选择哪种具体的“做自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应的责任和后果。正如此前一系列谈论自由的文章里所说,谈论自由,责任是绕不过去的。然而在这种人造的虚伪温室里,人们听到的声音里很少谈代价和责任。

一个人可以选择“做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合法的生活方式,但不应该既要还要。如果选择高薪,就得接受可能的无休止加班。如果选择了自由职业者,就要接受可能的风险。如果不修边幅,就不要怪女孩子嫌弃。如果整天游手好闲,就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欠你一个好工作……

“做自己”要有一个自洽的心态。

这个社会当然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这种大环境的无奈如同天灾一般,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是毫无办法的。除此之外,这个社会不欠任何人的。

个体意识觉醒的“做自己”,要求每个人都要清晰地承担起责任来。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每个人都要在被粉饰过的信息迷雾中先认清自己,人一旦在舆论的糖衣烟雾弹中迷失自我,对自己对环境的认知都会出现巨大偏差,不仅很容易接二连三地犯错,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才是原因,也就很难有机会让自己获得真正的成长。

上篇:传统中国之所以很难有真正的法治

推荐:你有什么资格自我怀疑呢?


(0)

相关推荐

  • 与众不同的代价

    每个人 都是社会中的一个结点 这个结点 所能连接的社会网路 或大或小 或无可取代 不可或缺 抑或微不足道 可有可无 有时 我们穷其一生 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勇气 活出真正的自己 而不是仅仅按照别人的期望 ...

  • 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的心法 | 历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育儿观

    一件衣服引发的长篇大论 朋友那天和我说起孩子越大越不好糊弄了,常能把她说得哑口无言.有一次她四岁的儿子突发奇想,要在自己的衣服上剪个洞,她当然是阻止. 可是她儿子问:"这件衣服是小姨送我的吧 ...

  • 大四女生抱着孩子毕业!有网友称:羡慕这样的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观念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以前被普遍接受的毕业以后再结婚生子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大学在学期间就可以登记结婚,也就是说满足了结婚条件的成年人就可以选择步入婚姻的 ...

  • 双赢的理念——责任

    双赢的理念---责任 海 责任是社会中每个人肩头必定肩负的东西,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他所肩负的责任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牧羊者,要为自己所牧放的负责任"正因为有了这种人人肩 ...

  • 龙门阵 | 性别视角下的女皇武则天

    男女两性平分秋色,这是生物界自然形成的规律,女子参政是社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女子参政之路充满了荆棘与斗争,首先王位的继承制度排斥女性执政,其次,不平等的性别观念把女 ...

  • 影视作品杂谈推荐——《这个世界终归会为虚伪付出代价》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最近又说了不少期比较沉重的电影,今天来 ...

  • 这个世界总会为虚伪付出些代价—《小丑》(2)

    本公众号唯一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我只有最开始写影评时,曾经将一部电影拆成两部分说,这次也算破个最近的例,再说一期小丑. 上一篇文章封面用 ...

  •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付出这3重代价

    原创草木本无心  2021-05-05   11:52:20 人总是要对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负责,所以我的人生格言是:我只追求一种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此生. 但是越长大,越感受到自己能把握的自 ...

  • 盖茨对梅琳达的羞辱 充分暴露美国人权的虚伪

    盖茨对梅琳达的羞辱  充分暴露美国人权的虚伪 没有贵族的高雅   盖茨甚至比ZG式离婚还恶劣 保持27年婚姻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妻子梅琳达日前声明,宣布离婚震惊世界,让盖茨作为美国上流社会的代表人 ...

  • 雪舞轻岚——诱惑的代价

    这款美衣不仅诱惑了我去画这个花样图解,更为了画一线连钩钩拆拆好多遍,反反复复,才有了你们看到的图解.(诱惑的代价----又为美衣画图了!)关键还诱惑了一位叫咸菜的姐妹,她不但钩了这件美衣,还不辞辛苦的 ...

  • 易伤卵巢的8件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卵巢是女性身体很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方面它能保护卵子.排卵以供受精,是影响受孕的必要因素:另一方面,它能分泌生殖激素,帮助身体形成一些女性特征,如细腻光滑的皮肤.乳房.生殖周期等. 可以看出,卵巢好不 ...

  • 越南战争中,代价最大的竟不是越南,这个邻国也忒倒霉了!

    在越南的战争史中,美国和越南的战争算得上是越南最为得意的一场战争了,因为在这场美国主动发起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依靠自己国家独特的地形和环境把美国大兵们搞得头昏脚乱,以至于被一个超级大国攻打了数十年之后 ...

  • 罗素:一个虚伪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虚伪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文丨罗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点大体上代表着他那时有教育的.有阅历的人们的流行见解.他告诉我们说,善就是幸福,那是灵魂的一种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理性的与非理 ...

  • 虚伪的人用嘴,真诚的人用心!

    这年头, 嘴甜的人人喜欢, 嘴毒的不受待见, 嘴甜,未必心真, 嘴毒,未必心狠. 虚伪的人, 善于用嘴讨好人, 嘴皮一动,甜言说出, 既能让人欢喜, 又能得到好处. 而真诚的人, 只会用心去待人,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