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远古的呼唤/张广兴

(0)

相关推荐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055号作品】苏宝珍||奶奶的纺车(散文)

    奶奶的纺车 作者:苏宝珍     主编:非   鱼 奶奶虽然过世多年,但是,奶奶的纺车还在.每每看到奶奶的纺车,我就会想起很多的往事. 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奶奶夜以继日地坐在自己用高粱叶编织的铺垫上,不 ...

  • 【西散原创】陈侠作品 | 粗布情思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秋高气爽正是晾晒衣物的季节,我翻箱倒柜 ...

  • 渐去的手工“牵机”“纺线”技艺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返"古",又喜欢上了纯天然绿色的"老粗布"制品.可我小的时候,身上穿的盖的铺的都 ...

  • 通挽百岁老人黄咪利巧织土布裹生涯

    吃水还是家乡水, 穿衣还是土布衣: 吃饭还是家常饭, 相知还是结发妻. 当一缕线从土著织女手中如水流出,当一条深棕色纯棉土布在静美的壮乡灿然晾起,空气中散发着棉花和蓝靛特有的清香,这是乡村美丽的图景. ...

  • 戏说“娘花”老粗布

    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追求总有一个怪圈,到了一定程度似乎还要回到起始的状态.这难道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吃是这样,人们吃腻了催熟的肉蛋奶.保鲜果蔬,又想回归自然,追捧乡菜野味.穿也是如此,过去人们对涤纶.迪 ...

  •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与织布有关的记忆,只是那时候还是太小,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织布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害怕自己写出了不确切的记忆,会贻笑大方.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这让我关于织布的记忆再次复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玉佛缘/张天林

    与佛结缘还是十年前的事,说起来有些奇淡,对于我来说更是机缘巧合. 那是2006年,是我从县粮食局下派到基层粮管所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也是我人生的低谷.当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我为什么要从局机关下到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为什么流浪/张国昌

    一 这是<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三毛写的. 我听过不同人唱这首歌,可齐豫版的还是最爱,忧伤.沧桑之中,有些偏执和任性. 但即使齐豫版的,一直以来,我也没有认真于每句歌词,虽然也早已烂熟于心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佛经如歌/张百锁

    我第一次听到佛歌那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我家住在城东南,离我们家不远有一片小树林.在绿树浓荫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红墙绿瓦的寺庙.人们都叫它姑姑庙,姑姑庙里只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尼姑. 姑姑庙东边不远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长岛记忆/张春景

    长岛也称长山列岛,庙岛群岛.今为山东烟台辖制,位于渤海深处,有人谓之"世外仙境".那年仲夏,有幸登蓬莱而闻长岛,遂顺水东临至此,行程虽短,印象颇深,故记之. 分水岭 面对大海,总以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满思源/刘景常

    美丽的思源,花事正浓,行政楼后面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大朵大朵白色的樱花早已挂满了枝头.就连前一阵子长出绿油油小叶片的海棠也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一片灿烂.学校医务室西侧金黄色的麻叶绣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路上,爱在杭瑞线之间/董金官

    那年初夏,没有太多行囊,只有一个黑色的单警装备包.里面装载着我的十七年寒窗,父母佝偻的背影,还有往后那一身藏青色戎装的责任.我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把它从那辆大巴车的储物仓,挪到警校培训学员的宿舍,只记得自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荆条/梁丽平

    牡荆,是书本上的学名,在民间叫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其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成串,生于当年生枝条末端,淡紫色,花期6至7月,荆花最亦酿花蜜,在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荒坡山地阳坡之上,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