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文种的故事及其引出来的历史现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越王勾践灭吴称霸的过程中,范蠡和文种两人居功至伟,于是范蠡被封为上将军,文种被封为相国,双双位极人臣。所不同的是范蠡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他还致书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然被勾践赐杀。

先来说说范蠡的故事,话说范蠡刚刚被封为上将军,而他却选择了不辞不别,带着全家(一说带着美女西施)去了齐国。到齐国后他隐姓更名(改名为鸱夷子皮),全家在海边结庐而居。从此,他们在那里辛勤耕作,农闲时就出海捕鱼,晒盐做买卖,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由于他在齐国期间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其贤明能干很快就传到齐王那里,齐王还特意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国!但他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的道理,三年后,再次选择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又变回了一名普通小老百姓。

后来,一身布衣的范蠡带着全家迁徙到一个叫陶(今菏泽定陶区)的地方,自号陶朱公。那时候陶刚好是处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在那里他利用老师计然(春秋时期的经济学家)教他的方式经商,没出几年,资产累计又成巨富!陶朱公从此名扬天下,被后人尊为“商圣”,奉为“财神”!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再来说说文种的故事,说文种的故事前,先来看看文种的四大功劳:

1、勾践被吴王包围在会稽的时候,他有点灰心丧气,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没希望了,但是文种鼓励他:“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yǒu,有)里,晋文公重耳逃亡翟国,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能成就王业霸业。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勾践听了以后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于是重新振作起来,这才有了他后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2、在伍子胥不同意越国求和的时候,文种又挺身而出,贿赂吴国太宰(官名,职责是总管王家事务)伯嚭(pǐ,痞)以离间吴国君臣,结果吴王夫差不但接受了求和还在后来赐死了伍子胥。这个伍子胥乃吴国之栋梁,功勋卓著,从无二心,结果竟然被诬陷为谋反,史书记载:吴王赠剑令其自尽!以至于他临死前对家人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地”,可见其死不瞑目!他的死和文种的的离间计是分不开的。

3、勾践赴吴服役三年,期间文种留守越国,处理国家要务,几乎以一己之力撑住了一个摇摇欲坠的越国。

4、文种总结商周以来征伐经验,向勾践提出了伐吴九术: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帛,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结果勾践只用了其中三条计策(其中很重要的两条就是:美人计送美女西施,离间计使伍子胥自尽),就把吴国给灭了。

所以说,越王勾践灭吴,文种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他,越国后来的强大将无从谈起!范蠡在不辞而别之前,曾经给文种留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看到后,有点犹豫不决,后来干脆称病在家不去上朝。那时候他和越王勾践的政见也出现了分歧:他主张修生养息,勾践主张北上称霸,两人在政治方向上基本已经分道扬镳。勾践北上争霸期间,在小人的屡次谗言下,他相信了文种即将作乱,于是赐了一把叫“属缕”的剑给他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吧!)”文种仰天长叹:“吾悔不随范蠡之谋!”,后举剑自尽!令人讽刺的是,这把“属缕”正是吴王赐给伍子胥自尽的剑,吴越两大功臣的下场竟然一模一样,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惊人的巧合!如果伍子胥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对后人提出了警告,但是像范蠡这样的功成身退的可谓屈指可数,我所知道的也只不过汉代张良、唐代郭子仪、清代曾国藩罢了!大部分功高盖世之臣都像文种一样被屠杀殆尽,这里就不胜枚举了。

还有一些人到目前都存在争议:譬如燕国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唯留两城故意不破;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却故意撤军。且不论他们当时是能力不足还是故意为之,摆在他们面前的那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路也不得不让他们停下来好好的思考一下!

后世之中,像勾践这样“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而屠杀功臣的帝王不在少数,其中以刘邦、朱元璋堪为之最,他们屠杀功臣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这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也不知道到底是历代帝王的人性使然,还是无数功臣的宿命,令人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