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半个世纪多以来,淅川究竟迁了多少移民(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二)
相关推荐
-
汉江策论:河南和湖北,现在开始争夺丹江口水库?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是在讨论丹江口水库到底是属于河南还是属于湖北的问题.文章下面,湖北十堰和河南南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看到这个文章,我感到很奇怪,奇怪的原因是:这事还有什么争议吗?且不说十堰和南阳前段 ...
-
【126】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余建华作品
吃水不忘挖井人 余建华(四川) 朋友,这几年你到北京出差.旅游的话,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饮用水比原来要更加甘冽.清甜了.是的,饮水思源,这是因为一渠清水来自1277公里外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水库.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哪些地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战略性工程,通过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系联系起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向北方调水,西线在规划中.南水北调工程浩大,功在 ...
-
【散文】 薛斐/一路向北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一路向北 薛斐 南水北调,河南淅川人民为把一库清水送北京,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正如一位移民干部说的,南阳人民有恩于国家,淅川移民有恩于 ...
-
赵晓雨 | 渠首赞歌
渠首赞歌 文|赵晓雨 我的家乡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邻汉水,是一处三面环山.中间开阔的盆地,恰又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上,气候宜人,雨水丰沛,人们世世代代在这 ...
-
揭秘,半个世纪多以来,淅川究竟迁了多少移民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中线调水始于淅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横跨湖北河南两省,涉及淅川.邓州.丹江口.郧阳.郧西.武当山.张湾等七个县(市.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丹江 ...
-
上世纪七十年代淅川后靠自安移民是咋过的?(淅川文化探索之七十二)
淅川县内自安移民共计10.7065万人(含老移民在淅川投亲靠友的22415人,应迁湖北而未迁的4977人,返迁8299人),分第四批.第五批和第六批等三个批次. 第四批移民搬迁是1970年,国家将蓄水 ...
-
《和氏璧》的故事发生在淅川,其玉璞或为谭山米黄玉(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九)
<和氏璧>最早出自<韩非子>一书,讲述的是楚国卞和向楚王献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淅川,其和氏玉璞可能出自与淅川毗邻的郧阳区谭山镇. 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玉器 一.<和氏 ...
-
荆紫关诗话(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六)
人来的时候,夕阳也随之而来.金灿灿的,撒得满街都是. 门楼的门没关.没有门.也无须关.三边古镇,兵家必争.战起战息,打打杀杀.门楼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花城门下的泥土,埋有多少遗骸,浸有多少鲜血,无人能 ...
-
当年远迁湖北的7万人中,有你认识的没有?(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五)
编者按:本文是笔者为南水北调移民纪念馆移民板块撰写的文稿之一,原标题为<铁骨铸忠诚 大爱报祖国--淅川远迁湖北移民搬迁纪实>. 1964年12月6日,丹江口水利工程恢复施工.1965年4月 ...
-
揭秘,淅川孙膑洞原来是大有来历的(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五)
作者声明:此文为田野先生原创作品,严禁不署名转载,侵权必究. 坐祥谷的青龙山上有一个洞,叫孙膑洞.洞内宽敞,可容数十人.洞外有一桃园,约数百平方米.一到春天,几百棵桃树开了花,粉红粉红的,像一楼晚霞落 ...
-
一位老人记忆中的老县城杨泗爷庙(淅川文化探索之九十二)
全景玉,男,58岁.在淅川县老城街开一理发店.他,白发,平头,擅长修面.一把剃头刀,在人的脸上.耳上滑过,轻飘飘,麻酥酥,特惬意.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县城人,祖宗八辈都住在城里.自小在老县城跟师傅学手艺 ...
-
注目佛光瀑(淅川文化探索之八十九)
不信佛,但佛光瀑的神奇景色令人神往.注目佛光瀑,在佛光普照中,品出一种心境,一种希冀. 佛光瀑位于淅川坐禅谷风景区内.古人也称水濂洞,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瀑布长110米,高15米,堪称华中第一瀑.无数 ...
-
从鬻子到老子,浅谈《道德经》的形成及与淅川的渊源(淅川文化探索之八十五)
今天的话题先从老子和鬻子这两个重要人物说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