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记忆中的老县城杨泗爷庙(淅川文化探索之九十二)
相关推荐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双庙村:为党呕心沥血的地下党员王学夫
1947年12月18日,王学夫从湖北准备回双庙老家,发动当地群众,迎接淅川解放,途径滔河街时,不幸被滔河民团团长戚雨三发现,戚雨三连夜把他押解到县城所在的民团司令部.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 双庙村:为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四: 白亭,析县县城所在地 一部淅川史,半部白亭史
白亭文化积淀深厚.秦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珠联璧合,奠定了白亭作为滔河古镇的文化根脉. 滔河文化散文之四: 白亭,析县县城所在地 一部淅川史,半部白亭史 文/朱吉红 郑重 ...
-
淅川名山何其多:禹山曾有大禹庙
<南阳府志>附淅川山水图 01 - 淅川名山何其多:禹山曾有大禹庙 河南淅川,先楚始都地,山环水绕,形胜大观.名山众多,除盛湾镇之四峰山外,海拔都低于千米,但因多与人文有关,让山水有了灵魂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七 : 石庙湾,徐霞客游历丹江的夜宿地
石庙湾,徐霞客游历丹江的夜宿地,一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厚重的红色热土. 滔河文化散文之七: 石庙湾,徐霞客游历丹江的夜宿地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 ...
-
丹水淹故园 何处是吾家————淅川老移民名字的来历(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三)
1961年,丹江口大坝开始围堰壅水,国家决定库区内124米高程以下的居民全部迁走.淅川县该批移民涉及三官殿.埠口两区所辖的4个公社,32个大队,195个生产队,26725人. 水逼人走.昨天还是一片葱 ...
-
【田野原创】三位老人记忆中的淅川奎星楼(附珍贵原图)
编者按:奎星楼原是淅川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淅川移民心中的念想.可是,具体奎星楼是啥样?年轻一代的人没见过,也想不出来.本文由刘天增先生提供的照片.穆光先生手工绘制的结构图.全国兴先生讲述奎星楼的故事,还 ...
-
淅川老县城的城墙究竟是啥样(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四)
编者按:本文采写于2004年,刊发于7月5日<南阳晚报>,有删改.那时候,我在老城镇政府工作,张文清老人就住在镇政府附近.他讲述的淅川老县城城墙的几次变迁,其实就是一部小城春秋.(本文图片 ...
-
一位老人心中的淅川民歌(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一)
编者按:这篇文章刊发于2005年9月14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迄今已经十五年了. 昨天晚上,与几位朋友在一起聚餐,从门缝里忽然发现十五年曾经采访的那位淅川民歌歌王,依然白发如银,神采奕 ...
-
记忆中的城隍庙(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七)
编者按:大坝锁丹江.有500多年历史的河南省淅川县城,沉没于碧波荡漾的丹江湖底.2004年,笔者采访了8位老人,讲述关于淅川老县城的故事.而今,采访对象或已迁移他乡,或留守在丹江岸边,或已经作古.但他 ...
-
《诗经》中的淅川印象(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诗经>不是哪一个人创作的,而是由民间流传的歌谣搜集而成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淅川有哪些民间文艺作品 ...
-
一位外国人记忆中的淅川老县城
欧拉,男,1935年生于淅川老县城,系挪威某大学教授.他,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胡子特浓,像两把上翘的刷子.说话叽哩瓜啦的,听不懂,得听翻译的.只会说一句汉语:淅川,我的故乡. 我,生于淅川县城(指 ...
-
滑溜肉片,记忆中的老豫菜,很多老人才知道这道菜,白汁勾芡
滑溜肉片,记忆中的老豫菜,很多老人才知道这道菜,白汁勾芡
-
记忆中太原古县城
记忆中的古城,是我的故乡晋源镇(古太原县城).当地人又叫"城阂里"(城里头),论名气,太原县要比晋源大的多.在太原地区,你说晋源,人们知道,若到了外地,就不一定知道了.记得7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