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第13讲:浙江官员为什么敢不要命下达毁堤淹田的命令?
相关推荐
-
《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作为一部最精彩的权谋剧,<大明王朝1566>中隐含着许多细思极恐的情节,可能会颠覆我们对清流派的认识. 一.改稻为桑是清流派给严党下的套 祸国殃民的改稻为桑之国策,实际上是被清流派给逼出来 ...
-
大明王朝1566里沈一石怎么做才能免于一死?
古往今来,白手套命运不过是夜壶,夜壶这东西,需要时非他不可,不需要时臭不可闻. 需要不需要都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价值体现.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个事情,谁才是具体执行者? 首先 ...
-
大明王朝:身陷死局,郑泌昌所想的破解之道,差点逃生成功
<大明王朝>这部剧中,郑泌昌是个异常聪明的角色,其谋略甚至不下于内阁中的诸位大臣. 此人官拜浙江布政使,放到今天来看就是浙江省的省长,而浙江在剧中是大明朝的两大富庶省份(另一个是江苏),混 ...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为何不向嘉靖揭露“毁堤淹田”的真相?这才叫“顾全大局”
"改稻为桑"推行过程中,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浙江发生了水灾而建议朝廷延缓"改稻为桑"的推行,并将水灾的成因归结到了"河道失修 ...
-
大明王朝:为什么郑泌昌、何茂才改稻为桑失败了,海瑞却成功了?
在<大明王朝1566>中,举浙江全省之力,还有内阁.织造局和嘉靖鼎力加持的改稻为桑失败了,而一个小小的淳安县却意外成功了,这不得不令人疑惑:浙江的水到底有多深,海瑞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浙江 ...
-
大明王朝沈一石:空有浙江首富的头衔,一生替他人做嫁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已经成为哲学和经济学中的经典名言,但放入中国古代历史,这句话却并不那么管用!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中,士农工商一直是一种默认的社会秩序,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意识形态.百姓重 ...
-
大明王朝中浙江被毁堤淹田之前,胡宗宪为什么说谭伦搅砸了局势?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胡宗宪面对"改稻为桑"国策的推行,上疏了朝廷,请求给浙江调粮并延缓国策的推行. 可惜被严嵩等人巧妙地通过吕芳利用嘉靖帝的性格,给退了回来,至此,胡宗宪为浙江百姓的努 ...
-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后,谈“以改兼赈”方略的出台及流产背后秘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6期--深度解析篇: 前情回顾:因嘉靖帝自身及大明制度原因,导致了国库空虚,以严嵩为首内阁为了弥补亏空,提出了"改稻为桑"国策,并把国 ...
-
大明王朝: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谈毁堤淹田后嘉靖帝的流氓本性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5期--人物篇第8期: 作为一部职场教科书般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教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每一个看似符合各自利益的行为背后,往往埋藏着我们 ...
-
大明王朝18:胡宗宪为何隐瞒毁堤淹田真相,嘉靖帝为何不追究?
上一期我们谈了胡宗宪进京面见嘉靖帝,头一天晚上到严嵩府上求见,结果被严世藩拒绝,最后他发出了为时已晚的感慨. 那么接下来的大殿对话,胡宗宪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 ...
-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毁堤淹田之后,胡宗宪的弃车保帅之道
面临着九县决堤,胡宗宪发出了"天地不仁"的感慨,这个天地并不是指真正的天和地,这个天是指以皇帝为首的高官,这个地则是地方上的不良官员. 最终胡宗宪以几十条士兵的性命,换取了老百姓的 ...
-
大明王朝:几句对话,几个基层官员,一不小心揭露了整个封建官场
将"浙贪墨案"彻底揭露以后,郑泌昌.何茂才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严党"依然未倒:时任"浙江巡抚"赵贞吉仍要"苦一苦百姓&quo ...
-
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浙江贪墨案”,严嵩笑了,徐阶哭了
审讯过杨金水以后,嘉靖皇帝明确了杨金水"疯了"的事实,这就等于明确了他对"浙江贪墨案"的态度--行了,不能再继续了,审到杨金水就行了.于是,三方大佬开始逐渐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