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626)四十多年前严济慈种下的“种子” 如今已结出硕果
相关推荐
-
悼念!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郑哲敏院士逝世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哲敏院士 郑哲敏院士简介 郑哲敏,力学家.爆炸力学奠基人 ...
-
关于召开“不忘初心,传扬针灸——纪念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诞辰100周年暨学术交流大
今年是我国针灸学泰斗,全国政协第7.8届委员,原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的百年寿诞.为尊崇.缅怀和纪念程莘农院士对中医针灸医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
一家人、两院士、三委员,科学泰斗严济慈和他的“小科学院”
庄严宗亲 ID:izhuangyan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庄,姓严:请点击上面"庄严宗亲"关注,拥抱中华庄严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庄严文化,共建繁荣庄严. 五子登 ...
-
孙鸿烈先生科研工作70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21年10月15日,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在北京西藏大厦联合召开了"孙鸿烈先生科研工作70年座谈会".孙鸿烈院士.徐冠华院士.陈宜 ...
-
致严济慈:当我热爱着您的热爱
"纪念严济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右一)将两份出版于1980年与严济慈先生有关的原版<中国青年报>赠予中国科学技 ...
-
[首藏作品](6866)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永生"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一边是从北魏就开凿的石窟,一边是计算机集群.古老与现代,就这样结合在一起.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已经可以还原出洞窟现在的样子.高 ...
-
[首藏作品](6886)把创新上升到法规层面 成都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法”出炉
把创新上升到法规层面成都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法"出炉张剑峰 陈 科为进一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 ...
-
[首藏作品](4960)在六盘山西麓, 他种的蘑菇“会跳舞”
在六盘山西麓, 他种的蘑菇"会跳舞"王迎霞 通讯员 张纫芳 柳志清(右)给工人介绍白面菇的栽培技术 王迎霞摄特有范儿"真正的好蘑菇除了肉厚.口感好,还应该弹性大.咋叫有弹 ...
-
[首藏作品](6269)“爱鸟周”活动四十年成就斐然
鸟类种数已达一千四百四十五种"爱鸟周"活动四十年成就斐然◎本报记者 马爱平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今年是"爱鸟周"活动设立40周年.4月13日,记者从全国" ...
-
[首藏作品](6192)实施四十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行动亟待优化 政协委员呼吁科学“履植”
实施四十年的全民义务植树行动亟待优化 政协委员呼吁科学"履植"◎本报记者 付丽丽这是一项生态壮举.每到春季,都是植树的黄金时节.有数据显示,自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
-
[首藏作品](6711)地下五百三十四米 全世界最深的5G网络在做什么
采 写:本报记者 崔 爽 策 划:刘 莉深瞳工作室出品对于别的行业,5G技术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采煤行业来说,5G技术是雪中送炭,只有它可以满足智能煤矿的大带宽.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把人解放出来,井下要 ...
-
[首藏作品](6458)十倍于此前纪录 激光脉冲强度创新高
十倍于此前纪录 激光脉冲强度创新高有助在实验室研究天体物理现象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据最新一期开放获取期刊<光学>报道,韩国研究人员使用皮瓦激光,获得了迄今最强激光脉冲--强 ...
-
[首藏作品](6356)100亿千瓦时“绿电”从青海送往华中四省
100亿千瓦时"绿电"从青海送往华中四省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王宏霞 谢莉蓉)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4月2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 ...
-
[首藏作品](6302)十年磨一剑 他拿出一批“全球立得住的核心技术”
十年磨一剑 他拿出一批"全球立得住的核心技术"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马文哲在拿下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并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科研者谭旭光又一次迎来了荣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