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伎儿作乐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

世间能令我们快乐的事情那么多,比如音乐、比如朋友相聚、比如一顿大餐,可却没有一件事情能永远令我们快乐下去。音乐有结束的时候,聚会有散场的时候,大餐也有吃完的时候…《伎儿作乐喻》.m4a音频:00:00/01:22故事一伎儿作乐喻>>>>>>>>>>【译文】从前有一个乐师在国王面前演奏,国王许诺给他一千个钱。事后乐师向国王去索要,国王不肯给他。国王说:“你方才演奏的音乐,听着快乐,过后就没了,我许诺给你钱;也让你听着快乐,过后就没了。”世间的因果报应也是这样。生在人中或是天上,虽是享受到少许的快乐,却也是并不实在的,都是易逝而不常住,倏忽间败灭了的,就像那音乐和许诺,无法长久地留住着。

【原文】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世间果报亦复如是。人中天上,虽受少乐,亦无有实,无常败灭,不得久住,如彼空乐。

故事里的两个弟子,就像共命鸟。这种鸟生活在雪山中,一个身子两个头,其中一个头吃了美味的果子,另一个头没吃到,就嫉妒起来。心想:你吃美味的果子,凭什么我吃不到,我一定要报复。于是吃下了有毒的果子,结果共命鸟就这样死了。《师患脚付二弟子喻》.mp3音频:00:00/01:26故事二师患脚付二弟子喻>>>>>>>>>>【译文】譬如某位大师有两位弟子。大师脚有病了,就让两个弟子每人一只脚,随时按摩。这两个弟子平常互相憎厌嫉妒,其中一位外出了,另一位就把他应按摩的脚用石头砸折了。他回来之后,见到这般情景,也气忿地把那人按摩的脚立即打断了。佛门的弟子也是这样,大乘学者攻击排斥小乘,小乘学者也攻击排斥大乘,所以使得大圣的法典在双方的争执中失去了它原初的意义。

【原文】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折。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①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复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注释】①方等:是大乘经典的通名,方指方广,等即平等,大乘理论的玄妙观念,放诸四海而皆准,所以说是方广;且又适用于凡夫与圣人,所以说是平等。

从前有一条蛇,蛇头与蛇尾互相争吵。蛇头对蛇尾说:“我应当为老大。”蛇尾对蛇头说:“我才应该当老大。”蛇头说:“我耳能听声,目能视物,嘴能进食,爬行时走在最前面,所以我才该当老大。你不具备这些能力,只能跟在我后面。”蛇尾反驳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如果我拖住你,你什么都干不成。”蛇尾说完就用尾巴缠住树干绕了三圈,三天都不松开。蛇头无法进食,即将饥渴而死,便对蛇尾说:“我认输了,你将尾巴从树上松开,我让你当老大。”蛇尾闻言立即从树干上松开。蛇头说:“既然你是老大,你就走在前面吧。”蛇尾在前领路,由于没有眼睛视物,没走几步便掉入火坑被烧死了。

以此譬喻僧团之中本来有通达律仪且智慧明达的上座比丘,可以引领僧团、纲维法纪;下面少才寡德的僧人却不愿服从管理。上座比丘无法说服他们,便对他们说:“随你们便吧。”导致僧团道风不振,违犯佛制,如同那条蛇堕入火坑一样。僧团唯有上下齐心,谨依律仪、和合共住,才能令正法长存世间!——编译自《杂譬喻经》我们不是故事的创造者,我们只是佛经故事的搬运工。本故事出自《百喻经》,感兴趣的道友可以翻阅原文查看。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0)

相关推荐

  • 历史故事——燕铁木儿发动政变

    元朝致和元年( 1328 )七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病死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于是一场更大规模的皇位争夺战在武宗的儿子和泰定帝的儿子之间更为激烈地展开,它不仅发展为一场破坏惨重的行省间公开的内战, ...

  • 我和呆子的故事之--有儿有女

    有儿有女 非常年青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决定:这一生绝不做母亲! 我结婚的时候只有一个条件:不要孩子.认识呆子以后,给了他三个选择:结婚不要孩子.只恋爱不结婚.分手.他一定要结婚,同意不要孩子. 因缘使然, ...

  • 古代志怪故事:三儿家狐精,搭船和尚,钟髽髻

    三儿家狐精 周府后山的狐精和叫小三儿的宫女私通,小三儿在弘治年间被遣散,嫁给平民,住在富乐.狐精也跟着到了富乐,它对三儿说:"我能未卜先知,还擅长医术,你如果供奉我,就能得到很多钱财.&qu ...

  • 买房故事丨为儿买房,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 什么是传统的中国父母? 从孩子出生到成家生子,都尽心尽力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即使孩子背井离乡去往大城市"漂泊",为了孩子能扎根大城市,父母也会竭尽全力为孩子买房,毕竟在 ...

  • 民间故事:养儿不防老,三个儿子不管用,县官拍板认亲爹

    趣味社会学 关注 2021-08-22 13:05 都说"养儿防老",可天下总有一些不孝子,父母对他恩重如山,他却对父母百般嫌弃.试问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呢? 话说明朝的时候,武昌府 ...

  • “童年故事”征文 || 筱儿:小狗的葬礼

    小狗的葬礼 文/筱儿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同学家里的狗生了一窝小崽.他开心的不得了.下午上学就悄悄地把还没睁眼的一只小狗揣进书包,带到了学校.准备在同学们面前好好炫耀一番. 他一走进教室,就得意地说: ...

  • NO.49 寓言小故事 小儿争分别毛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39.见他人涂舍喻 [原典]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见他屋舍,墙壁涂治,其地平正,清净甚好,便问之言:「用何涂壁,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谷( ...

  • 佛典故事:得金鼠狼喻

    过去有个商人出外作买卖,在回乡的途中,突然发现路边有只金黄色的小鼠狼,模样甚为可爱--他很开心地抱了起来,自言自语道:「唉,这趟出门这么久,也来不及给家里的丫头买个礼物,不如把这只小鼠狼送给她好了.」 ...

  • 故事二:父取儿耳珰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三世因果歌音乐:觉慧法音合唱团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