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唐代玉器特点

西域色彩

青玉胡人骑象·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唐代宫廷宴乐中常有驯兽表演的记载,这一件胡人骑象玉雕作品,或许正是当时舞乐中的象舞表演。

兽首玛瑙杯·唐代
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
它诞生于8世纪前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胡人题材

胡人奏乐玉带板·唐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胡人戏狮纹玉佩·唐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胡旋舞纹蚌饰·唐代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带板


白玉狮纹带銙·唐代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白玉蕃人吹奏带板·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蕃人进宝带板·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蕃人执凤头壶带板·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吹笙人带跨·唐代
1981年西安市郭家滩出土

莲瓣纹

白玉莲瓣纹玉镯·唐代
天津市艺术馆藏

白玉莲花杯·唐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海棠花卉纹簪花

凤鸟海棠花纹玉簪饰·唐代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出土

海棠石榴纹玉簪花·唐代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出土

海棠石榴纹玉簪花 ·唐代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出土

富贵华美·金玉结合

嵌金白玉佩·唐代
1980年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内的孙家湾村出土
此佩错金图案具有中亚和西亚风格。

青玉镂雕丹凤纹簪头·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鎏金玉镯·唐代
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每段两端均包以金质虎头形合页。并以两枚金钉从内向外铆固。虎头之间亦以铰连式的合页轴相连。其设计之精巧,可谓鬼斧神工。

金扣白玉盏·唐代
1957年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飘逸的飞天题材
玉质飞天佩,是唐代新兴的装饰物。飞天本是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位神仙,最早见于新疆孜尔千佛洞内的壁画中。早期多作为男性,后来逐渐变化成了娇美的女性。因为飞天在佛教中被描绘成了专采百花香露,能乐善舞,并向人间 撒花放香、造福于人的神仙,所以备受人们喜爱。除大量绘制在寺院庙堂的墙壁上外,还用玉琢出其形佩挂在身上,以求神仙保佑或图个吉利。

白玉镂空飞天·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镂空飞天·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飞天·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玉梳背文化









圆雕动物
在玉器的制作中,琢磨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品形象的造型,唐代玉器即特别注重制作工艺的表现。尤其是动物圆雕玉器,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刻。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

青玉卧鹿·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狻猊· 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玉狮·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狮子的造型有六朝辟邪之遗风,但头、尾的雕法不同于六朝作品风格,为唐代之风格。目前已发现的唐代玉狮较少,因而十分珍贵。

玉 册

玉哀册·唐代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唐代史思明墓出土
汉白玉质地,共44枚。残断较严重,仅有8枚完整。玉册形制规整,上下两端1.5厘米处均有3毫米直径的小孔,以便彼此联缀。每枚玉册有阴刻行书体文字,字口内填金。其中七枚玉册背面极浅细的刻划有“哀”字,一枚玉册的背面有磨痕,仅可辨认一个“七”字。

青玉哀册·南唐
1950年江苏省江宁县祖堂山李昇钦陵出土
用和田青玉制成。玉册每片作扁平长方形,将玉片裁齐磨光而成。正面刻竖排楷书金字。策文三行,系先琢刻文字,后充填金粉而成。背面刻有玉片序号“八”。哀册由42片组成一册,出土时贮于一石函内。

青玉衰册·五代
1950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祖堂山李昇墓出土

青玉衰册·五代
1950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祖堂山李昇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