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儒法道、读史悟道与武士道
相关推荐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二)
智囊这个词很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还被使用. 打小时起,我一直认为智囊应当是褒意词,被人称为智囊是好事,直到,认真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身死,年仅七 ...
-
贾谊与晁错:文景之治下的两大悲情人物!
贾谊与晁错,成名于流芳百世的"文景之治"时期.但这二位优秀政治家的遭遇,却与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格格不入:贾谊郁郁而终.英年早逝:晁错一心为国,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身着官服被当街斩 ...
-
宋朝历史人物——宋度宗赵禥(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度宗,名赵禥(1240年-1274年)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度宗赵禥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 ...
-
汉文帝刘恒:持续不断的学习应是人生之常态
文 | 子玉 子玉聊史 上期回顾: 浩说历史|从穿衣风格上看为什么灭六国的是秦? 出了校门参加工作有了家庭就该停止学习吗? 有的人习惯了麻将碰撞的声音,有的人钟情于下班后的葛优躺,而有的人却在考证的路 ...
-
聞鍾記郵 | 皇帝也是孝子
闻锺集邮 WENZHOGNJIYOU 聞鍾記郵(2222)皇帝也是孝子 中华孝道,孝感天地.孝道不是一族一家的事情,是一个举国倡导的行为.上至国君.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要遵循这个行为规范.在二十四 ...
-
《资治通鉴》里的两晋:奇特的男女与骇人的爱好汇集的时代
百年津渡 困难时这是树洞,有了炬火和太阳,就风乎舞雩吧!4小时前 从三国到两晋,生民涂炭,乘舆播越,魏蜀吴.西晋.东晋.赵汉.前赵.后赵.后魏.成汉,燕代王.高句丽.宇文.氐.羌.段氏.巴蛮--要把所 ...
-
【西山十戾·狐】二、儒法道之争,重现同治年间的权力江湖
辛酉政变以后,慈禧位列大清国权力巅峰的第二把交椅.回到北京后的慈禧,通过学习<治平宝鉴>,算是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那到这里就有个问题了,该用哪种思想治国?毫无疑问,肯定要玩法家.自秦以来 ...
-
儒释道三家的简易入门法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身体内部脏腑的养护以及精神道德的修炼,往往多会依靠外部形体的锻炼,而逐步体悟.精进.如道家养生有"导引法",就是指"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
-
儒、道、法三家思想的区别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人们称它为"百家争鸣"时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当属儒家.道家,其次则有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 今天,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儒家.道家和 ...
-
儒释道——悟道殊途 得道同归
孔子像 释迦摩尼像 老子像 一 儒释道三家文化,各自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一鼎之三足,缺失其一,中国文化都立不住脚.虽然三家时有排斥,但一般在和平盛世年代,三家文化相通相融,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做 ...
-
读史悟道:从孔子不愿给学生借车盖中看他的处事之道
孔子有一次即将出行,可是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起了大雨,而他的车恰恰没有车盖.弟子就给孔子说,子夏有一个车盖(言下之意是可以借他的车盖用).本来是件小事,但恰恰是这样的小事,孔子却没有同意,让人颇感意外. ...
-
儒、道、法所追求的目标看似相近,为啥却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理论?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只看各自宣称的目标,咱们会以为儒.道.法是一样的: 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理想中的世界,是团结.友爱.和谐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文心雕龙》卷47才略诗解1九代文盛春秋磊落战国法道汉儒辞采
<文心雕龙>卷47才略诗解1九代文盛春秋磊落战国法道汉儒辞采 题文诗: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辞令华采,可略而详. 虞夏文章,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 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仪表.商 ...
-
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北岳恒山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Editorial Department 2021年中国环境哲 ...
-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区别
原文地址: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区别作者:佛子净心 一. 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