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武王伐纣再判断(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十三)
相关推荐
-
羚羊封神11:托梁换柱的天选之子——纣王
羚羊封神11:托梁换柱的天选之子--纣王 原文: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 ...
-
封神中有个大将,熟读兵法德高望重,被闻太师利用压制纣王
<歪歪侃封神>第380期 封神演义中,闻仲和纣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属于闻太师单方面的实力碾压.怎么说? 闻仲北海平叛袁福通大军,返回朝歌城时,满朝百官齐齐上马迎接十里之外.封神演义原文中对这 ...
-
文王姬昌的儿子姬发,为何被称为武王?或许体现在三个方面!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姬发的野心,似乎也不小! 在上一期的点评当中,虫子天下和大家说了一下文王姬昌讨伐崇侯虎,为何不让姜子牙单独带兵讨伐的故事,从中咱们可以看出文王姬昌的心里,对姜子牙还是有所担心的 ...
-
《封神演义》中,文王和武王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此细节暴露了一切
我们通常认为的武王姬发,一定是对无道昏君深恶痛疾,恨不能手刃之,然后励精图治,运筹帷幄,最终大获全胜的英武果敢形象. 但是,<封神演义>原著里面武王姬发的形象,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有所不同. ...
-
常明:哪吒故事的哲学意义(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十)
<封神演义>关于哪吒出身的部分只有三回,但并没有失掉其哲学思考的内涵.陈兆南先生认为,哪吒的故事体现了三个母题:卵生英雄母题.复活母题和"避险神箭"故事类型[1]. 谢 ...
-
常明:从《搜神记》到《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四)
常明:从《搜神记》到《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四)
-
常明:楚国巫术对《封神演义》的影响(封神演义源流考之三)
据<封神演义>,阐.截两教均属道教.道教起源东汉,本是为了对抗佛经产生的.自佛教西来之前,中国只有巫术或民间信仰,这就是<封神演义>里所谓的"截教".鲁迅说 ...
-
常明:道教的世俗价值(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十四)
在坚持儒家正统的同时,<封神演义>不忘用道教的立场对故事进行改造,在第六十八回<首阳山夷齐阻兵>中,有哨探马报入中军:"启元帅!有二位道者,欲见千岁并元帅答话.&qu ...
-
常明:《封神演义》文本的形成(《封神演义源流考》之二)
要探求<封神演义>的故事来源,不妨以表格的形式将其重大事件罗列清楚.以编年的方式研究小说,有何心的<水浒传编年>[1].阳建雄<水浒传编年补>[2].魏子云< ...
-
常明:《封神演义》与讲史文学(《封神演义源流考》之一)
<封神演义>的作者自来有许仲琳说[1].李云翔说[2].陆西星说[3],但是此书究竟是什么人作的,其实并不成一个问题.因为无论许仲琳.李云翔或是陆西星,我们都很难考证他们的生平,更遑论其生 ...
-
常明:妲己妖狐形象考(《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十六)
妲己本是殷代末帝受辛的王妃[1],<荀子·解蔽>说:"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又<吕氏春秋·先识览>:"妲己为政,赏 ...
-
常明:《封神榜鼓词》评介(封神演义源流考之二十一)
有关于封神故事的鼓词,照目前来看,一共有两种: 一种是八卷本,函套与书名均题名<绘图新编封神榜鼓词>,下均署"上海校经山房印行",首页题为<新编说唱封神榜鼓词&g ...
-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封神演义》源流考之八)
在毘沙门天王诸子中,关于哪吒的争议最少,一般认为哪吒是毘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只有<阿娑缚抄>和<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例外.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