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9-10解析
相关推荐
-
三伏养生的几个小妙招
孙郎中按:我从来都认为,对于中医的继承,传播远比治疗更重要.一位好的医生不能只闷头看病,如是的话只能说是匠医.临床即使再忙,也总有空闲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所思所悟写出来,与有缘读者分享,利人利己,多好 ...
-
《伤寒论》11-12解析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有一种人,看上去好像是热病脸色发红,浮热到了表面,但是穿的衣服很厚,是真寒假热.寒在骨髓里面. 还有一种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
(一)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汤证①
结胸证,多因误下邪热内陷,或未经误下,邪热内入与水饮相互搏结而形成."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主症,被看作临床辨证的重要症状.由于人之素质不一,邪陷有异,故结胸 ...
-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
《伤寒论》7-8解析
7.病有发热微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理:六经辨证是分为阴阳的,外邪感染人的顺序基本也是从阳到阴,与六经辨证传变的顺序是一致的. ...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伤寒论》1-2 解析
太阳病篇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理: 太阳病不是指具体的病,是指一类因感受到外界六淫而得的疾病,这些是从人体的皮肤体表进入身体,这个时候,人体出于本能要把疾病清除, ...
-
《伤寒论》10大常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方剂!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