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2 解析

(0)

相关推荐

  • 看懂了农村人酿酒,也就懂了太阳病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时常联想到农村人酿酒的场景:最下面架起一口大锅,像人体的膀胱:中间是一个大木桶做的酒撍子,里面装满酒糟,就像人的胃肠:最上面是充盈的蒸汽,这就是人体的阳气. 酒气蒸腾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篇2

    上一篇我们讲了太阳病的总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篇我们继续讲下一个条文. 我们先来看条文内容: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条文一开始 ...

  • 1-4-1《伤寒论》原文顺序有密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太阳病指出了病在表,外邪侵人,我们太阳经首当其冲,就像一个家似的,"太阳"是一个围栏,外邪来了首先侵犯这. ...

  • 《伤寒论》第三条 | 一场人体边疆战争

    大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3.1 发热,不是量体温温度高,这可以是一个参考,主要还是病人的身体感受. 3.2 恶寒,就是怕冷感.气血都集中在表皮了,表皮 ...

  • 《伤寒论》11-12解析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有一种人,看上去好像是热病脸色发红,浮热到了表面,但是穿的衣服很厚,是真寒假热.寒在骨髓里面. 还有一种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

    (一)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汤证①

    结胸证,多因误下邪热内陷,或未经误下,邪热内入与水饮相互搏结而形成."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主症,被看作临床辨证的重要症状.由于人之素质不一,邪陷有异,故结胸 ...

  •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 《伤寒论》9-10解析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至未上.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 未时----指上午13时至中午15时 太阳病好的时候大概是上午巳时到未时. 太阳在<黄帝内经>又叫巨阳,是阳气最盛的时 ...

  • 《伤寒论》7-8解析

    7.病有发热微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理:六经辨证是分为阴阳的,外邪感染人的顺序基本也是从阳到阴,与六经辨证传变的顺序是一致的. ...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方药解析 桃核承气汤

    [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常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