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未来发展趋势,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很像太阳病,有头项强痛脉浮,就是不恶寒,温病是独立的一种病,不是太阳病里面的一种,比如伤寒或者中风。治法也不同,一个是发汗,一个是清内热。

渴----体内津液消耗太大,一般是因为热,出汗蒸发了。

不恶寒----有内热,体表反而没有那么热。

6.2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如果出汗,身体没有降温,还是热,这个就是风温,太阳病用发汗的 方法是可以降温的。

风温病,寸关尺都是浮脉,容易出汗,身体沉重,容易睡觉,打鼾,。

病理:

发汗容易伤人津液,如果是内热,发汗不仅仅不能散热,反而会更热,因为津液少,就像是炉子上面的水壶,水越少越容易烧开。

身灼热---身体干热干热的,像火烤的感觉,这个时候从温病变成风温了。太阳病中风是汗出,温病里面的风温也是汗出,但是不恶风,只是对应的汗出。

浮脉主表主热,阴阳俱浮这里是主内热

自汗出---这个出汗是因为热,迫津外出。

身重---一般指皮肤肌肉里面有湿,身体内部津液因为出汗而减少,因为出津液到了皮肤肌肉层,身体会有些沉重。

多睡眠---体内的气血转化为汗出去了,所以身体功能受影响,就像有些气血不足的人,吃完饭就想睡觉,也是没有多余的气血供应头部的循环出现困乏。

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一种热往上涌的表现。

6.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病理:

此时若用泻药,会造成津液亏虚,小便少,津液亏虚,膀胱功能下降,有点尿还容易憋不住,一动就小便容易流出来。津液少,肯定血也少,没有血液的濡养,眼睛发直。

小便不利,失溲----津液亏虚,肾功能失去收摄作用,小便失控。

直视-----津液亏虚,没有血液濡养而不灵活。

6.4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理:凡是用火疗或者艾灸等补阳气的,轻的就会肤色发黄,重的就会抽搐惊恐。如果用火熏,就是现在的艾灸之类的治疗风温,一次错了,可能仅仅是脸色变黄,如果多次用就会折寿。

(0)

相关推荐

  • 学员问:一患者,56岁,男,口干难受,伴...

    学员问:一患者,56岁,男,口干难受,伴发热,不怕冷,中医经方该怎么入手? 胡希恕说:这个病属温病,在伤论条中阐述,看起来很像太阳病,但是主要症状是渴,是一个以里热为主的证,又没有无恶寒症状. 恶寒的 ...

  • 【《伤寒论》太阳病与温病万不可能混】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 ...

  • 《伤寒论》第6条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4

    上一篇讲了太阳伤寒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伤寒要往里传的一些临床症状.这篇我们接着讲后面的内容. 先看条文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条跟上一条文有些类似,同样这里的二三日,这个&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 ...

  • 《伤寒论》11-12解析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有一种人,看上去好像是热病脸色发红,浮热到了表面,但是穿的衣服很厚,是真寒假热.寒在骨髓里面. 还有一种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

    (一)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汤证①

    结胸证,多因误下邪热内陷,或未经误下,邪热内入与水饮相互搏结而形成."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主症,被看作临床辨证的重要症状.由于人之素质不一,邪陷有异,故结胸 ...

  •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 《伤寒论》9-10解析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至未上.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 未时----指上午13时至中午15时 太阳病好的时候大概是上午巳时到未时. 太阳在<黄帝内经>又叫巨阳,是阳气最盛的时 ...

  • 《伤寒论》7-8解析

    7.病有发热微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理:六经辨证是分为阴阳的,外邪感染人的顺序基本也是从阳到阴,与六经辨证传变的顺序是一致的.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伤寒论》1-2 解析

    太阳病篇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理: 太阳病不是指具体的病,是指一类因感受到外界六淫而得的疾病,这些是从人体的皮肤体表进入身体,这个时候,人体出于本能要把疾病清除, ...

  •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方药解析 桃核承气汤

    [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常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