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6解析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太阳病与温病万不可能混】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4
上一篇讲了太阳伤寒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伤寒要往里传的一些临床症状.这篇我们接着讲后面的内容. 先看条文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条跟上一条文有些类似,同样这里的二三日,这个& ...
-
学员问:一患者,56岁,男,口干难受,伴...
学员问:一患者,56岁,男,口干难受,伴发热,不怕冷,中医经方该怎么入手? 胡希恕说:这个病属温病,在伤论条中阐述,看起来很像太阳病,但是主要症状是渴,是一个以里热为主的证,又没有无恶寒症状. 恶寒的 ...
-
《伤寒论》第6条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 ...
-
《伤寒论》11-12解析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有一种人,看上去好像是热病脸色发红,浮热到了表面,但是穿的衣服很厚,是真寒假热.寒在骨髓里面. 还有一种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
(一)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汤证①
结胸证,多因误下邪热内陷,或未经误下,邪热内入与水饮相互搏结而形成."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主症,被看作临床辨证的重要症状.由于人之素质不一,邪陷有异,故结胸 ...
-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伤寒论》大青龙汤解析1
-
《伤寒论》9-10解析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至未上.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 未时----指上午13时至中午15时 太阳病好的时候大概是上午巳时到未时. 太阳在<黄帝内经>又叫巨阳,是阳气最盛的时 ...
-
《伤寒论》7-8解析
7.病有发热微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理:六经辨证是分为阴阳的,外邪感染人的顺序基本也是从阳到阴,与六经辨证传变的顺序是一致的.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伤寒论》1-2 解析
太阳病篇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理: 太阳病不是指具体的病,是指一类因感受到外界六淫而得的疾病,这些是从人体的皮肤体表进入身体,这个时候,人体出于本能要把疾病清除, ...
-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方药解析 桃核承气汤
[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常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