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伤寒六经求真》之要义

伤寒六经是系统系列的方法系统,他是怎么体现这系统系列性的呢?其根本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呢?系统系列性就是以纲带目的由一般性为向导去解决特殊性的过程,并以此构建了六经辨证并治的方法系统。

《求真》开篇即明言,唯物主义的自然辨证法是揭示自然规律的思想方法。病的世界、伤寒感冒的整个过程,就是唯物的自然发展过程一一功能的盛衰与体液盈亏代谢增减的过程。而伤寒六经病,感冒在表里气机的功能盛衰代谢增减的过程,用六经这个哲思系统来整合这个过程。

六经提纲就是从千姿百态的个性病势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性即共同性。以这一般性共性为指导,很宏观很明确地看到病位和病性;再从这病位纲领共性出发,去认识特殊个性病势。这样就很明确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一一治法系统和方剂系列。又可以从一个特殊的个性中去看到病位病性的共性;特殊个性是解决病的终端,但个性病势是概含在共性病势之中的。所以,郭公生白先生以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去廓清千年以来混乱芜杂的伤寒六经,建立了系统系列性的方法系统,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六经方法系统是本能的方法系统。

阳是什么?能,生命能。

阴是什么?物质,生命物质。

在六经求真里,已经提出了医家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机体的内动力。内动力是什么?阴阳互根的升降出入能态。一一阳病治阴,治阴在保津液,津液存则正气安。功能亢盛的病理状态在于帮助给予生命物质,给予生命物质在于通调其分泌代谢的机能。分泌代谢机能是产生生命物质津液的机制。通调就是根据病势的功能强度,给予顺势利导的支持。邪气去则正气安,排异过程结束,病理过程就结束。"病",就是本能的排异障碍,治病就是顺着本能趋势予以帮助其利导。以这个观点,再看桂枝汤、麻黄汤、瓜蒂散、白虎汤、承气汤,看看,方剂的组合,药理的作用是不是这样?!

助阳温表、温里、回阳救逆,是不是自主调节?给予能的支持,物的补充,附子人参的组合是不是阴阳互根重启内动力?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系统思维上的,系统思维是什么?怎么去看待?-一一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整体辨证思想,就是系统思维,就是破除迷障的系统思维。

伤寒六经,是病的世界中很小的范围,但却是最完整的体系。说他小,是因为只是一个感冒的病位传变和病性转化的过程; 说他大,是因为他是最完整的一个科学的辨证治疗临床体系。如果掌握了这个体系的核心思想,那么在伤寒感冒以外的病的世界(杂病),一样可以一发中的看到其本质,从而达到有效地治疗的目地。

伤寒六经的错乱芜杂,经过郭老一整理,六经辨证的系统系列性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辨证与治疗是完整的一体,以因势利导为治疗原则。六经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病因伤寒感冒在机体的表丶里丶气机三个病位的阴阳两性的病理过程,治疗方法因势利导原则,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而祛除病理物质(祛邪)以及提高功能的能力(助阳)。汗吐清下和温回阳诸法,都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和病理趋势而制定的治疗方法。

如果我们学明白伤寒六经,就是学明白了方法系统的核心内涵。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本底牌就是伤寒六经,但又超越了伤寒六经。这是郭老发现了本能以后,以本能活动的趋势,形成的法,即解肌、发汗等等的法,以趋势为纲的本能方法系统。这个法,就是本能的趋势,他就超越了伤寒感冒一病的范畴,包括了所有的病的世界。外源性排异法,内源性自主调节法这两大法则,是本能的法则,这就比祛邪和扶正更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一一一是生命本能系统的活动,升降出入的能势运动。

在这个庞杂的病的世界中,建立系统思维,以谁为蓝本?就从一个伤寒感冒病理过程的六经系统着手吧。

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六经是感冒伤寒的六经系统,不包括杂病,也就是不包括感冒以外的并发、继发证。这样单纯地把六经系统学下来,其实就看到了阴阳病性的排异和自主调节这两大本能活动的形式,这是我们学习六经的要义。

(0)

相关推荐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 阳明病篇 第三章 阳明病上越病势

    原创 郭生白 本能学堂 今天 第三章  阳明病上越病势 阴明病是伤寒病在里病位引起的阳性抗御过程.在阳明过程中,邪在上则表现上越的抗御趋势.由于胃的功能特性,以呕吐为其抗御形式.所以因其上越之趋势而用 ...

  • 读书笔记之伤寒六经求真

    整个伤寒六经病系统系列,总共也就是36张方子.把这36张方义的法统整明白,一套完整的基础体系就到手了. 由此,进入本能方法系统,也就无往不利! 但是,本能方法系统与伤寒论六经是不一样的.怎么个不一样?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章 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

    原创 郭生白 本能学堂 今天 第四编: 少阳病篇 第三章 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疼,或胁下痞硬,或 ...

  • 《伤寒六经求真》:第四编: 少阳病篇 第一章:少阳病概说

    原创 郭生白 本能学堂 今天 第四编: 少阳病篇 第一章:少阳病概说 少阳病是伤寒病三焦气机病位的阳性病理过程,由于其病位的功能特性,表现为气机调节失常的病理趋势. 关于少阳病理阶段的病位,历代医家都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 阳明病篇 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

    今天 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 阳明病下夺病势是伤寒阳性病过程的最高阶段.或愈或死于此大致结束.仲景于此理法很为完备,辨证很为缜密,治疗十分精细,本章收入32条,证状表现各有等差.若以变化的观点看,3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 阳明病篇 第四章 阳明病里热病势

    今天 第四章  阳明病里热病势 阳明病里热病势是伤寒病因在胃肠引起的阳性抗御过程.在此过程中,胃肠的功能亢进代谢增高,大量的物质交换产生的高热要经由循环传递到体表调节.因而脉象洪大滑数,证见身热恶热汗 ...

  • 伤寒六经求真(二十七)

    第八编 第二章 厥阴病纲领 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本条为厥阴病提纲,仲景以为厥阴病理界说.凡伤寒见此证状即是厥阴病.消渴. ...

  • 伤寒六经求真(二十六)

    第八编第一章厥阴病概说仲景以"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为厥阴病理界说.从这一界说中可以知道伤寒厥阴病是气机病位的阴性过程.厥阴与少阳是伤寒同一气机病位, ...

  • 伤寒六经求真(二十五)

    第七编  第三章 太阴病阳虚里寒病势 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条冠以太阴病,即赅括下利腹疼脉弱等证,但脉不弱而浮,然而"太阴病脉浮缓者虽下利日数十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