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非:汪曾祺侧写
相关推荐
-
跟着汪曾祺学写作
我不喜欢跟风,尤其在学习方面. 在现代的文学圈子里,迷恋汪曾祺先生的人几十上百万,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汪迷俱乐部",甚至还有人以研究汪曾祺过活. 我不知道国外文学圈是否有这个现象, ...
-
优秀小说应建立自己的调性
"小说的调性与作家对语词的选择.使用.配比,语句的长短节奏,作品的整体氛围相关.不同小说调性里,藏着作家对世界.情感及人世的不同理解."日前,文学评论家张莉做客河北文学馆" ...
-
有感于余秀华文学馆
听说已有了余秀华文学馆,余秀华曾说她的诗不需要官方认可,不知她是否拒绝余秀华文学馆,即使想拒绝,可能也无能为力,地方政府现在想把这位著名脑瘫诗人树立成一个文学品牌,她只能更任由人摆布了. 近年文学名人 ...
-
“有一支笔”真的能“怕什么”吗? | 杨早·早茶夜读
文 | 杨早 文史学者 1946年,汪曾祺自云南昆明复员,回到1939年西向求学的出发点上海.在战后的大上海,一时找不到工作,只能寄居在好友朱德熙家中,"睡在朱家的过道里,整天粘在床上望 ...
-
王朔、莫言、汪曾祺、迟子建…王安忆谈10位现当代作家,率性坦诚,相知相惜!
本文摘自<谈话录>,作者是王安忆.张新颖.在这本书中,王安忆谈成长,谈阅读,谈创作生涯的若干个转折点,谈冰心.萧军.汪曾祺等父辈作家对她的影响与认可,谈与贾平凹.莫言.苏童.余华.阿城.王 ...
-
汪曾祺:淡到极致也是浓
' 今天的中国,清醒一点来说,和过去的传统中国,已截然不同.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之下成长,习惯了短平快的节奏.重口味的审美,失去了"慢"和"淡" ...
-
「反卷先锋」汪曾祺
你要用生活,去治愈生活. 明天是汪曾祺的忌日.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已经离开人间24年了. 此刻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知他是否依然想念着昆明的米线.云南的菌子,以及高邮的鸭蛋?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 ...
-
山水中国(41)|广陵首邑洇水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春雨画长空,江南处处水灵灵的.重读被翻烂的<汪曾祺文集>,感叹先生文字的水墨韵味,意趣传染,茶香绵绵,雨敲竹林,声声入耳,神情亦悠悠然已. "如果 ...
-
刘心武:汪曾祺想写未写的小说
汪老有写作冲动却并未成篇,使我少了一桩特殊的念想,更是时下汪粉的极大遗憾. 1983年在西安(左起:贾平凹.刘心武.林斤澜,右二汪曾祺) 上世纪八十代初我常和汪曾祺.林斤澜一起参加笔会.游览各处,记得 ...
-
汪曾祺:写小说的人需这样训练自己的“语感”
汇俊采之文 联天下书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 ...
-
跟汪曾祺学写短篇小说:选材不追风潮,丑事往妙处写
汪曾祺先生 很多初学写小说的朋友都在选材上犯愁.怕小说不精彩,担心情节不动人,顾虑没有刺中时代痛点,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最起码,怕编辑说"你写这样的小说,有啥意义?" 郝老师认为,硬 ...
-
简洁是小说的美德,也是一项伟大战略:跟汪曾祺学写短篇小说4
简洁从来就是一种修养,使用鹅毛笔的时候,作家们尤其如此 一.我们这个世界还需要小说吗? 我们的世界在变,变得面目全非.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以及纳米技术.逼真成像技术.高倍像素传输技术,让人们把世 ...
-
高邮沃土香,沪剧谱京腔一写在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百年诞辰日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扬州网讯(通讯员张宏祥记者丁鹤林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鲜有作家同时在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都有重大建树,而乡贤.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以他杰出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一座丰碑. 汪曾祺 ...
-
为什么汪曾祺的小说写得那么优美?这篇文章说出了所有的秘密!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要把一件事说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说,不能着急.这样才能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入入胜.急于要告诉人一件什么 ...
-
汪曾祺:“老戏有很多对唱,写得最好的是《武家坡》,连吵架骂街都能唱”
(1)鸭的申诉(2)戏曲是什么--戏曲作家人才难得(3)中国戏曲唱和念的历史发展(4)散白和整白,引子·诗·对子·插科打诨--(5)唱念布局的规律(6)中国戏曲心理描写的特点和潜意识(7)以唱代说(8 ...
-
汪曾祺、北岛、迟子建……10位作家笔下的父亲,写尽父爱如山!
本周末是父亲节,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这一点在感性的作家笔下表现的更加生动感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0位作家笔下的父亲,读懂那份深沉而巍峨的父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 ...
-
汪曾祺 pk 梁实秋:写美食,谁更入味?
梁实秋和汪曾祺皆为尝尽百味人生的大作家,不仅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写起美味珍馐,同样令人垂涎.他俩写过的食物不下百种,南北东西,硬菜点心,琳琅满目. 不过,当写到同一种美食,两位大师谁的笔力谁更胜一筹呢 ...